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北外滩 | 老码头边,汽笛声声

上海虹口
2024-09-06

▲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走出地铁12号线“提篮桥站”,常有不少人站在公平路东长治路交叉口,兴致勃勃地讨论:到北外滩滨江该怎么走?


这边的变化实在是大。眼前高楼簇新,街道宽敞,绿荫繁茂。少顷,游客中眼尖的看到不远处的标志牌,欣然向东而去;而老虹口们也已把记忆中路标与现实的场景重合在一起:前面就是公平路轮渡站,左面就是公平路码头或称上港三区,右面是高阳路码头或称上港五区。方位一定,很多人和事如潺潺流水般从记忆深处涌到眼前。我最先回忆起的是母亲那句话:“那里的船来自三江六码头。”


在20世纪60年代,“上港三区”“上港五区”都是大名鼎鼎的单位。上港五区是传统的米面油农副产品的杂货码头,坊间有“高阳路有船,吃穿用都管”一说。而专营北方海上航线的公平路码头则能牵动更多人的心绪。


从家乡荆楚平原来的亲戚到上海探亲办事,都要乘船沿长江从重庆、武汉顺水而下或从上海溯水而返,在长江里航行的轮船俗称“江轮”,都在“十六铺”客运码头抵达和起航。而公平路码头则停靠来往于大连、青岛等城市的客货轮船,因须由江入海,故俗称“海轮”。乘船相较于乘火车要便宜些许,故一年中我会有三两次或更多次到公平路码头接送当时在北方农村的哥哥和亲属。印象中的公平路码头多是钢筋水泥建筑。送客时从码头候船室检票出来,乘船的、接送的在指引下排队走到轮船舷梯旁,送客止步、乘客凭票登轮。物资匮乏年代,离开上海的人们尽可能地携带多一点食品,所以这时紧要的不是依依惜别,而是由两人或几个人提、拎的物品由一两人肩挑背扛地弄上船并安放妥当。曾看到有个身材并不高大的旅客背着半边猪上船;多少年过去,那踉踉跄跄的背影和猪蹄在舷梯上磕磕绊绊的图景挥之不去。在诸多依依惜别中兀然响起一声低沉的汽笛声——“开船了”。


那时公平路、高阳路附近很是喧闹。不仅人来人往,而且装卸搬运叉车、卡车等不停进出;黄浦江江面上的船只经过时都会拉响汽笛,犹如汽车在繁忙的十字路口摁一下喇叭。听得时间长了,就会分辨汽笛声声中的区别。像一把大提琴那样发出低沉雄厚声音的肯定是海轮,据说开船与开车最大的不同是转弯半径大,哪怕大海茫茫两船相遇,隔老远就要拉汽笛“知会”对方“这条道我在走”,所以声音再响也不算响,声小了可能就会出事。而江轮的汽笛则像花腔女高音,调门高且很短促,在隆隆机器声中突兀而起又戛然而止,长辈们说之所以如此是因船过三峡时两岸山峰叠嶂,很容易产生回声,“高调”的汽笛响一下后,在峡谷中会听到悠长的“回响”,通知迎面而来的轮船注意避让。


对漂在江海上的船员来说,汽笛声声,就是他们的平安声声。


END



往期推荐

悦读北外滩 | 此去觅光明

悦读北外滩 | 我在世界会客厅

悦读北外滩 | 解放剧场,一次放映奇迹的诞生

悦读北外滩 | 上海白玉兰广场



文章来源:上海市虹口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心中的北外滩》,有删改。

作者:陈茂生,虹口原住民,文学爱好者

讲述人:蓝舟

编辑:葛敏敏


❶ @有志创新创业的你,这份政策问答请查收!❷ 北外滩核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工程开工!❸ 签约率98.63%!百年里弄“瑞康里”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❹ 虹口这位班主任获全市“最佳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虹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