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AY U SAY ME 47 | 请承认父母的作用是有限的吧

2016-05-16 三川玲 童书妈妈三川玲

这是坚持原创的童书妈妈第426篇分享

童书妈妈出版三川玲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三川:

 

本来不想回了,可是想想还是忍不住,你回复我说大学认识了改变你一生的人。但我觉得,这和吃了五张大饼,吃饱了,然后说是第五张大饼让我饱了一样。改变你的那个人并没有影响到他所认识的所有人吧?为什么对你影响最大?那是因为你的性格经历甚至三观决定的。而这些是从你出生就开始积累的了!用这种方式否认父母的作用,我觉得近乎诡辩。就这些,因为不想发到留言里,所以就发在这里了,你自己看到就好。

 

Camilla

 



Camilla,你好!

 

谢谢你对于美国心理学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不了多大作用一文(点击蓝字可以进入阅读)如此认真乃至较真的讨论,我喜欢这样不委屈自己内心的声音。但觉得在匆匆回复里面很难说清楚我的想法,我们会在误会里面越谈越远,不如专门开一文,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一个人的成长中,到底谁影响了今天的你。

 

第一个影响的,自然是家庭,这是我们无可选择的。

 

我们生来就有一个这样的“原生”家庭。这个家庭就是你的土壤,你成长的很多营养,都来自于此。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影响并非是“一定”的。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流行的电影《流浪者》吧,讲了一个法官的私生子成为小偷的故事。里面有一段法官的台词,很是触动人心:拉兹就是拉兹,丽达就是丽达,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段法官说的台词后来成了反讽,就是想告诉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但具体如何影响,却是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就像一位酒鬼爸爸,养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也成为了酒鬼,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有什么办法,我有这样的一个老爸!”而另一个儿子,则好学上进成就斐然,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也回答说:“有什么办法,我有这样的一个老爸!”

 

请注意,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但第一个儿子的潜台词是“所以,我也只能这样了”,而第二个儿子的潜台词则是“所以,我千万不能成为那个样子了!”

 

同样的家庭,提供同样的成长环境,但孩子对环境的吸收却是不同的。

 

小时候,我们三兄妹在功课之外各有爱好,大哥爱画画,二哥爱弹琴,我爱写作,但是因为大哥的爱好据说要昂贵到“用面包来当橡皮擦”,二哥的爱好据说很适合将来在地铁口放一个帽子讨钱——简而言之,他们的爱好又花钱还就业前途不明,所以都被父母无情地否决了。

 

而我喜欢的写作,用一张废纸的背面就可以进行,不花钱而且能够应用到各类考试,自然得到了父母的肯定鼓励。当我第一次发表文章,领到稿费的时候,父母比我还要高兴。

 

暑假的时候,我的两个哥哥都有一群死党疯玩,要出去玩他们会花不少钱。而我却选择呆在家里看书,做摘抄,写一些小文章——我的摘抄本做得很精致,图文皆美,很多同学看后心有戚戚,也纷纷转抄,这注定了我以后必然会做一名编辑。


对比我的两个哥哥,与其说是父母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如说是我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影响更大。

 

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我很喜欢看《红楼梦》,现在每年还会看一次。不过我看的第一部《红楼梦》,是被我母亲撕掉的,她对于我太沉迷读书对一切事情乃至作业置若罔闻感到气愤之极。

 

父母给了我生命,养育我成年,他们一直和睦相处,偶尔吵架打架但不至于离婚,给我一个非常完整的家,我妈妈有一手好厨艺,我至今还常常想念她的饭菜——我觉得他们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之一。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想,我的父母是尽职尽责的,他们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十几年来一直给这个身体充足的食物,温暖合宜的衣服,生病了悉心照顾。

 

但是,皮囊里面的灵魂,也就是每个人的自我,并不是父母给予,也不是父母养大的。父母没有办法给予孩子灵魂,也不需要父母来给予。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都自有其精神胚胎。

 

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要感谢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抚育我们长大,但要把成为今天的自己主要归功于父母,这虽然看起来温情脉脉,但并不客观。同样,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失意和失败,都怪罪于我们的家庭和父母,甚至所谓的童年阴影(我对目前一些流行的心理学理论夸大童年阴影到几乎把父母钉在原罪柱子上的做法非常不以为然)。夸大父母的作用,同时也在夸大父母的危害。


父母并没有起到那么大的作用,也没有起到那么大的危害,这就是为什么《教育的迷思》的作者哈里斯说,她搜罗各种数据和研究,证明父母教养作用并不大,是为了让父母过得轻松一些。

 

我一直都认为,无论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无论身处于什么样的学校,无论成长于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需要对自己负责。换句话说,当环境无可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选择。


而在我们所有可以做的选择当中,最能影响我们命运的,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以及选择吸收什么样的信息,后者呈现的方式,主要是阅读。

 

第二个影响的,是同学、朋友、伴侣,这是我们有选择权的。

 

我女儿很爱上学,每天上学都哼着歌去,她还经常嫌暑假太长,急着要回去上学。我问她学校最大的魅力是什么,让为她精心选择学校的我和她的老师尴尬的是,她回答:因为有五个课间和三个好朋友。


她爱看的书,爱听的音乐,爱穿的衣服,都跟那个三个朋友的好恶息息相关。她的老师一直在微信上面发布通知和布置作业,我故意“忘记”提醒她去看(因为我认为这是她的事儿),她因此没有少挨老师骂。最后是她的好朋友很严肃地在一起上厕所时候专门跟她谈话:小丸子啊,你得对自己负责任,你妈妈太忙不能提醒你,你得自己记得去看微信,别再被批评了。(语重心长地)


之后,小丸子再也没有错过微信。


有人从同辈影响推断出,更应该给孩子买学区房了!这样,就能让孩子接触优质家庭的小孩。让各位凑不齐钱买15万一平方学位房的家长可以松口气的是,高级学校的孩子有高级的坏法,其破坏力甚至更加惊人。我的一位朋友,儿子上的学费25万一年的学校,但学校却发生了很严重的偷盗行为,班里小孩的IPAD被偷了好几台,我朋友说:“这些家庭肯定都不缺钱,能让孩子选择偷盗的最大可能是有小孩吸毒了。” 而吸毒这种需要大量资金的高级堕落法,在普通家庭为主的学区里面,却很少出现。


一位在美国湾区的贵族学校担任过校长的朋友甚至告诉我,富贵家庭的孩子心理疾病、校园霸凌更加高发。《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一书的作者是为临床心理医生,她多年的研究数据也支持了这个观点。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有时候亲密,有时候疏远。但是,由于这是可以选择的,所以,随着自己的变化,自然会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

 

前面说过,我喜欢做摘抄。记得有一次,我把自己写的一首诗取了个笔名混在了戴望舒、徐志摩等等大诗人中间放在摘抄本里面,结果也得到了全班传抄。那份窃窃的得意,一直无人说,在成年之后才告诉朋友——当然,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告诉我的父母。

 

这些年来,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发现,只有价值观和思想,乃至生活方式相对一致的朋友,才会最终留在你的生活里。

 

这些朋友,不仅会影响你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穿什么衣服,还会影响你去哪里旅行,学习什么知识,甚至,会影响你做什么工作,度过什么样的人生。

 

也只有这些朋友,会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毫无保留地帮助你;在你需要鞭策的时候,直言批评你;在你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给你真正的建议。

 

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做为精神的依靠,要远远大于你的父母。


今年我回重庆时,我哥哥的一个朋友问我,你平时都做什么呀?我想了半天,回答他:“我平时主要是写公众号”,他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我是问你,你不工作的时候,喜欢做什么,是打麻将呢,K歌呢,还是去钓鱼去旅行?”


于是我反问他爱做什么,他说他喜欢跟朋友旅行,我装作很平静地说:“我每年会花三个月去旅行”。我们都看见了对方的眼睛闪过亮光,那是志趣相投的火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妙的筛选朋友的标准。 


 第三个影响的,是阅读和思考,这也是我们主动选择的。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了,既然家庭和同学,都可以正向地影响孩子,也有可能负面地影响孩子,那么,究竟孩子应该怎样做出选择呢?

 

这个,还真的只能是孩子自己,这是无法代替。

 

问题来了,孩子的判断力来自哪里呢?

 

我认为,是来自于阅读,来自独立的思考。这里所说的阅读,也包括看电子书,看公众号文章,看偶像的言论,看电影,以及一切吸收别人观点、观念的过程。

 

前面说的那段《流浪者》的台词,我是在一个磁带里听的,好像叫做《经典电影对白》。那里面还有《简爱》、《人世间》、《爱玛》、《飘》等等的台词,而我最喜欢的,则《简爱》中的那段宣言一样的独白。

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

上帝没有这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

——《简爱》

我知道,当初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这段话,在之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一直给予我内心力量,带领我走过一个又个人生里程。。

 

要说什么影响了今天的我,曾经大量的、出于兴趣的阅读,最深刻地影响了我。

 

高考前,报大学志愿时,我以家乡为中心,寻找离家乡最远的大学报考。我在18岁之前没有离开过我们县城,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去一个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个跟家乡完全不一样的地方。那个地方是广州,之所以最后能去成这个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是因为我报考的是不要学费还发饭票的师范大学。

 

我人生当中的第一笔稿费是80元,我立刻拿去买了一个我能买到的最昂贵的饭盒,而我从家乡去广州读大学装满我全副家当的行李袋,才花费37元。我想用这个行为,向世界宣布:由我做主的时代就此开启!

 

之后,我做家教,到广告公司兼职,很快成为我们同学当中的“大款”,看上去我是体贴我的父母,实际上我是迷上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这些年来,影响我最多的,就是阅读。现在,我更多地是自我地阅读。而每读一本书,都会想一想自己:我想要怎样的生活呢?我该怎样做呢?

 

我不能确切地说出,我们离开广州,来到北京,做童书妈妈自媒体,发起CKDP,做读书会……这些都具体地来源于哪一本书。但是,我确信这是我持续地阅读和思考之后,自然地对人生的选择。

 

而且,这些重大的选择,往往是我和丸子爸爸在十几分钟之内就决定的,几乎没有丝毫地犹豫。

 

这也说明,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起看一样的书,讨论一样的话题,而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观所导致的。


结语:请让我们承认父母的作用是有限的。这里说的有限,是指父母教养的作用,甚至小于孩子的内在自我,小于孩子的朋友,小于孩子的阅读和思考。


如果我们承认父母的作用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不必为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买单,也不必为买不起学区房而痛恨自己的能力,甚至骂自己的老公是“窝囊废”,从而破坏家庭关系和家庭幸福;也不必为孩子的未来过分焦虑和担心。也不必为我们没有做更强大的父母,更完美的父母而内疚。


我有一个亲戚曾经对我非常凶悍,成年之后,我每次想起她,都会想,她当初那么恶劣对待幼小的我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有一天会变得比她强大很多倍?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俗语告诉我们,我们做得再差,也很难跟孩子的“精神胚胎”抗衡。


承认“父母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一点更大的好处在于,我们不会自以为是代替孩子去做决定,代替孩子去做人生选择。而且,我们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当孩子足够成熟,能力足够强大时候,他们可能会忘记来问我们的意见,或者根本不需要我们的意见。那不是他们不孝顺,也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真正强大起来了。


上上个周末,我专门找来女儿喜欢的TFBOYS来听,之后我告诉她,很像妈妈年少时候听的小虎队。可惜,一番绘声绘色描述之后,她并没有主动要求听听《青苹果乐园》。


我想起了我常常嘲笑我那跳广场舞的妈妈,“你们能不能放一些品味高点的音乐”,结果有一天,我妈妈仔细听了我喜欢的宋冬野和那首著名的《董小姐》,她很不屑地反问我,这就是品味高?


我女儿至今很陶醉玩过家家,经常要求我陪她玩。老实说,对于这“吃喝玩乐睡一天”的过家家套路,我真的是提不起兴趣啊!这个周五,她最好的朋友答应来我们家sleepover,从把她俩从学校门口接出来,到晚上9点,整整五个小时,她们一直在大笑,在激动地喊叫,我听到她们嗓子都兴奋得哑了——就是我跟闺蜜整夜整夜不睡觉谈人生谈理想谈情怀的那种哑。


那天,我也下定决心不委屈自己去做孩子一辈子的朋友了,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根本不缺我这个假装得很辛苦的朋友。


我也太在乎自己的“小棉袄”作用了。我以前担心我不在我妈身边,她会过得很惨。后来我发现,她能不到北京带孙女,而是孤单地呆在家乡,可以又是打小麻将又是当居委会干部又是拉帮结派去农家乐又跳广场舞还可劲地唱他们那个年代的老歌,还有闲情每个月拨二十元买鲜花——她根本没有注意到我母亲节没有给她寄礼物打电话。


在孩子面前承认父母的作用是有限的,在老人面前承认儿女的作用是有限的,让孩子、老人和自己都过为自己负责的生活,这是我真正想要说的。


前几天,我的老朋友蔡崇达,正是《皮囊》一书的作者,发起了一个好玩儿的项目,请很多朋友来用一句话写一写什么是美好的生活。

 

我的回答是:睁眼,享受当下的每一刻;闭眼,恨不得每一天都还没有过完。

 

在此于与你共勉。


最后,衷心祝福你和你孩子!

 

你真诚的三川

2016516


本文插图来自于童书妈妈待出版绘本,插图作者杜芳




三川玲 著名教育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CKDP(乡村幼儿园发展计划)联合发起人。新媒体“童书出版妈妈”联合创始人。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阅读)

母亲节我没有打算收到或者送出感谢

美国心理学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不了多大作用

不花一分钱,四件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

你是在帮孩子,还是害孩子?

家长都给孩子帮了哪些倒忙?

七千字长文: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真诚分享

孩子最宝贵的是时间

所以真诚的选择很重要


合作请联系ts-mama@qq.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你可以购买《教养的迷思》,以及童书妈妈读书会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