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清华优等毕业生的反思:我们终将走上自我教育之路

2016-06-15 王智萍 童书妈妈三川玲


这是童书妈妈的第440篇分享

童书妈妈出版三川玲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关于《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的探讨有很多,在童书妈妈读书会里,甚至连孩子也发声了,“天呐我太想去夏山学校了!”


一部分家长说“我认同这种偏人文的教育,但我仍然不会把孩子送去夏山,因为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与夏山的培养方式不是一致的,夏山无法培养社会意义上的精英”。


夏山不是完美的,也很难有第二个夏山,童书妈妈5月读书会百余人对此书进行探讨,也仍然不会产生普适的标准,每一个人都会在思考之后,找到自己的坐标。


本文的作者王智萍是一位清华毕业的建筑师,标准的“优等生”,对自身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言的反思,也许会引起一些朋友的共鸣,也许是不适,欢迎留言探讨。


说真话总会引起批评。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本文并非是引导大家对既有的教育体制的批评,也不是让大家给作者或者某个家庭建议。传统教育有没有好的地方,当然有很多,但是,这里我们探讨的不是这个话题,请大家不要误以为我们偏激。我们想做的,是在现有的环境中,找出还有哪些是可以改善的,进步的,如此而已。


我们很想引发的,是请大家坦言,夏山,还有本文是否让自己对以往的教育有所思考,是否有新的变化运用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说白了,是否改变了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想法。这才是我们刊发此文的目的所在。


我钦佩于智萍的坦诚和勇气,也请大家尊重她发自内心的真诚和思考。


我们把是给想把孩子培养进清华北大的家长一个提醒:


在关心孩子的学习之余,在给予更高的期望的同时,也关心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心理。


毕竟,孩子就算考上了清华北大,哈佛剑桥,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而每个人的每一天,都需要实实在在,幸福美好地度过。


正如王智萍开篇即指出的:


作者尼尔并不是有多么推广他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每一个家庭都应重视儿童心理学,关注孩子内心、自我成长!这实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偶然,再好的夏山学校也只是一条健康腿,另一条是鼓励孩子追寻自我和自由的家庭,最后,我们终将走上自我教育之路。




我的教育之路,给我带来了什么?

——读《夏山学校》有感


第一遍读《夏山学校》,深深叹服于它的教学理念。我自己能上夏山学校该有多好!周边所有人都能上这样的学校就更棒了!世界上将没有说教、叨唠,不幸的个体,不幸的婚姻,也就不再会造就不幸的孩子。人人都享有真正的自由、幸福。


第二遍读《夏山学校》,我的看法变了,作者并不是有多么推广他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每一个家庭都应重视儿童心理学,关注孩子内心、自我成长!这实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



原因在于:


其一,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理念一致性尤其关键,父母和老师应联合起来。


其二,学校资源毕竟有限。夏山学校亦或蒙氏学校等,都只是实验性质的非大众家庭都可享有——教育与其指望靠学校,不如靠家长自己。


而家庭教育最大特点是现学现卖,家长如不加强学习,是追赶不上孩子成长步伐的,错过就难以弥补。


《夏山学校》中,关于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的部分摘录:


和孩子打交道,我们一定要深入运用心理学,找出他行为的深层动机。唠叨,发脾气,打屁股和说教都是恨的反应。


你永远不知道,在不适当的时候,一个响亮而愤怒的声音是否会永久地将恐惧刻在孩子的心上。


焦虑的父母是无法给予的人,无法给予爱,荣誉,尊敬和信任。


他们只被教会了怎样了解,但未学到怎样感受。


——By  A·S·尼尔

学校教育

我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村幼儿园3年,村小学6年,区重点初高中6年,本科5年,共计20年。没上过辅导班、兴趣班,没有家长辅导。


呈现怎样的成绩卷呢?


小学不知从几年级起一直至高中毕业,一直稳定保持在年级一二名位置,可谓考试高手。高考以怀柔区应届生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


是不是就此认为我是这个教育体制下的胜利者?毕竟我获得了万人期待的名校文凭啊!


事实却相反,我认为我恰是应试教育之下的牺牲者,深受其害!


学校教育带给我的是: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就是我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如果大家看不清楚,我可以单列在这里:


缺乏创造力

缺乏想象力

不善主动争取

表达能力欠缺

权威情节严重

动手能力差

判断力缺失

高分低能

思维僵化

被动吸收

精于数理化

语文差

机械的

兴趣爱好少

缺乏感受

存在感弱

人云亦云

奴性


家庭教育

至于家庭教育,很遗憾我对它的评价是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缺失的。


缺物质,并非单纯指经济实力差,而是在他们力所能及之内并非给了最好的,而是过于节制(生活上),过于保守(成长上)。


儿童的很多快乐不曾拥有,比如没有零食吃,没有玩具玩,而关键这些长大后很难弥补,甚至因缺乏快乐体验让我几乎丧失感知幸福的能力。


保守体现于姐姐初中毕业选择中专而非高中;我初中升高中选择直升留校而非考取北京清华附中名校。面临选择时我和姐姐都是15岁,对我而言那时自我主见没有形成。


所谓我的选择即父母的选择。


缺精神,除了缺乏必要的嘘寒问暖,关心以外,小时候父母吵架打架较多。


记忆中夜里12点还打过,一次妈妈甚至被打得卧床几天。他们打得过于猛烈,我和姐姐吓得劝阻不得只好深更半夜去敲邻居家门拉救兵。至今过去20多年想起那天的恐吓仍会身体哆嗦。


父母夫妻关系处理不好,自然对亲子关系产生恶果。何况现在很多理论都认为想做到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是优先级。他们没能处理好夫妻关系,温暖幸福的家庭一直是我的渴望。


亲子关系中,父母喜欢教训,责骂,从来不鼓励,永远嫌我做的不够好。我总觉得这和我行动中的笨手笨脚,不自信有些关联。



安东尼·布朗作品《朱家故事》,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让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


我12岁离家开始住校生涯,家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和父母情感交流几乎没有。至今多年,给父母打电话很难超过2分钟,父母的不善表达爱被我传承,我不喜欢却无力逃脱。上大学后我越来越不愿意回家,甚至向往着早日逃离这个没爱的家……


想补充的是,虽然对父母评价低,但血浓于水,我对父母还不错,买过不少礼物花过不少钱,在亲朋们眼中我绝对算是孝敬父母的好女儿。


但我自己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付出的更多仅仅只是物质回报,精神上沟通情感上关怀却仍是深感无力。我不知怎么改善,不知怎么能与他们重新建立连结,建立父母与子女间本应的亲密关系。


一方面,对这份无条件爱的缺失难以做到无法介怀,甚至仍怀有恨意;另一方面,孝敬是传统美德,于我是人生规范,我要求自己必须做到。只不过回家看父母于我是一项任务,我不曾享受。



安东尼·布朗作品《梦想家威利》,威利幻想了自己的各种形象:摇滚歌星、芭蕾舞演员、探险家、巨人……当然,它也幻想了自己的未来。


个人感情生活不算完满,但结局还不错。22岁初恋、同居、结婚、生子。他陪我走过这十年,磕磕绊绊不断,但毋庸置疑他一直担任着我最重要依赖的人。


可是,如何维系亲密关系对我依旧困难,我仍然是那个对感情方面高需求的,需要老公经常向我表达爱,时不时耍脾气……这是否是原生家庭不幸导致我现在的不幸。也许,这只是一个思维怪圈呢?我缺乏的只是感知幸福的能力。我困惑于此……


20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塑造的我,表面不算差,实则是空心人。


没有自我,丧失自我,迷惘困惑,不快乐,不自信,情感上饥渴,极度渴望被爱。


大学关键的几年,我的成绩并不理想,有专业与我自身匹配差异大原因,也有压力过大导致学习效率低原因,更多的是缺乏热爱后劲不足。


那5年迷迷茫茫的,修了很多兴趣班,干了多份兼职,天天都很充实忙碌,其实只有我知道,我的空虚需要找到出口。


毕业后是领导眼中的好员工。获得比较多的评价就是“执行力很强”……这自然是学校乖乖学生的延续,乖乖员工而已嘛!


以上种种问题,带给我很多困惑,身心内耗巨大,影响个人生活和工作。尤其对各种感情人际关系处理,我会患得患失,比如我渴望被人爱,我会先付出,如没有得到同等回报的爱,我会很伤心,也会不愿意再付出,但又难以做到,就反复被一个词——纠结折磨。


心理类似战争不断,睡眠不好,精神状态不佳。20岁时,我甚至不幸罹患饮食紊乱与强迫症,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治疗一年。

自我教育之路

怎么办?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缺失,造就诸多问题的我,而我不甘愿一生就这样混混沌沌,开始踏上自我教育之路。


什么方式呢?


1、人生阅历增加,时间治愈


2、阅读(越读,越明白自己),观察,思考


3、学会自己和自己相处及对话,找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不怕孤独


4、接触心理学,理解人性及追寻现象后面的实质,学习换位思考和同理心


5、多和不同人交流,学会敞开心扉,绝不让坏情绪闷在心中以致产生毒素


6、找到很多问题碎片拼凑一起,寻求答案


7、运动释压:跑步,瑜伽,游泳


自我教育之路仍在路上……



安东尼·布朗作品《梦想家威利》,威利幻想自己飞行在天空中。


我眼中真实的幸福是怎样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内心的愉快与平衡

积极情绪

自我满足

自我存在感

全心投入

意义

成就感

良好的关系


最后的最后,祝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富足的人生!每一个孩子都可拥有完美的教育,少走弯路,轻轻松松踏上自由、幸福的人生!


王智萍 怀有文艺追求的理工女,建筑师,2岁男宝妈妈。越读越明白自己,参与读书会是自己近年来心愿,得以实现非常开心。追求更完美的自我,如是才可以带给孩子更多。





征 稿 /留言 启 事


对自身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言辞激烈的控诉,也许会引起一些朋友的共鸣,也许是不适,欢迎留言探讨。


童书妈妈读书会第一辑书目《孩子:挑战》《教养的迷思》《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爱的教育》

童书妈妈读书会第二辑书目《夏山学校》《全脑教养法》《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团购价购买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还会喜欢这些


爱是全宇宙最伟大的能量《爱的教育》

九个故事:拼爹不是拼物质,而是拼精神

教育,是从一个人的心里来,走到另一个人的心里去

美国心理学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不了多大作用

6分40秒读懂最烧脑的《教养的迷思》

颠覆地解读颠覆性著作:《教养的迷思》读书会

46条荧光笔金句!来自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

如果可汗学院开设实体学校,你会让孩子去吗?

童书妈妈读书会成立感言: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真诚分享

孩子最宝贵的是时间

所以真诚的选择很重要


合作请联系ts-mama@qq.com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可购买童书妈妈读书会书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