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女儿,曾经在虐童的幼儿园上学

2017-11-24 白滔滔&三川玲 童书妈妈三川玲

我多么希望,从2017年11月开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法律界的人士、公益机构、媒体、公众,大家一起形成一个合力,切切实实做一些真正能够改变儿童保护现状的事情。


现在,就在我写下这一行字的时候,有很多愤怒的家长,围在北京朝阳区管庄的一所幼儿园前面,要求查看监控录像,以及彻底查处相关人员。

 

现在,该幼儿园称已提供监控给警方,涉事老师、园长停职,成立了专项小组,对园所进行全方位的自查,同时,对于个别人士涉嫌诬告、陷害的行为,已经报案。

 

现在,有很多的媒体都在关注事态的进行,他们采访了很多的家长,也请法律界的专家为此给出评论,然后,陆续发表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

 

现在,还有更多的普通的家长,在持续关注事态的发展,他们在朋友圈里转发文章,也发表自己的感想,同时也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担忧和害怕。

……

 

我来告诉你,半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半年之后,我们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件事情,需要有人提醒,或者类似发生更恶劣的虐童事件,你才能想起来曾经轰动一时、令你忿恨异常的这个事件。甚至,你已经忘记了是发生在哪里,幼儿园的名字叫什么。

 

半年之后,幼儿园还在那里,或者,换了一个招牌,增加了很多的摄像头和24小时监控,让每个家长都可以随时监控。园长和老师,早就已经换走,来了新的园长、老师,继续迎来新的家长和孩子。

 

半年之后,如果你在网络上想查询一些这个事件的资料,很可能发现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视频资料,都很难再找到,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只在一些家长论坛里还有人提及。

 

半年之后,我们又有了新的烦恼,孩子的学习成绩让我们发愁,未来的小升初让我们焦虑,每迈过一道上学的坎儿,我们都累得要扒层皮。安全、性教育、心理健康,还是缓缓再说吧。

 

半年之后,当朋友有了孩子之后,问你该如何挑幼儿园的时候,你会劝他找个近点儿的。朋友说,好像听说那个幼儿园出过事儿。你沉默了一会儿,叹口气,说,其实都一样。最后叮嘱朋友,作为家长,平时多留心吧。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就是那个把女儿送到一所曾经发生了男老师猥亵男童的幼儿园,就是在轰动一时的案件平息半年之后。

 

我经历过以上所有的心境和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小区里的那所幼儿园充满了忿恨。虽然我的女儿还没有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是,我们经常带着她去那里玩儿。

 

幼儿园里漂亮的建筑,有整洁的教室,有每天早上在门口迎接孩子的亲切的园长和老师,还有很活泼的外教,还有动物园、游泳池、迷你高尔夫……去那里上学的孩子,都是我的邻居的孩子,我们也准备去那里上幼儿园。

 

我和所有的家长一起,在小区里表达我们的抗议,在论坛里声讨推卸责任的园方,找媒体的朋友来曝光……我为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受到的遭遇流泪,我以我们小区出了这样的幼儿园感到羞耻。

 

后来,当小丸子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坚决不去这所幼儿园,去了一个公立幼儿园,距离很远每天需要开车接送。可是,当我到实地看到那所幼儿园的卫生状况,看到老师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再加上送小丸子上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还是把小丸子转回了我们小区的幼儿园。

 

就在刚才,我想找出当年的虐童的新闻时,我才惊奇地发现,那个时候报纸、电视都报道过的事件,竟然无端地消失了,找不到了。只有在一些家长的论坛里,才会有家长提及。

 

而代替那个事件的新闻是什么呢?是这几年里,这所机构新的各种各样的丑闻,饭菜卫生问题、装修异味问题、打骂孩子的问题等等,只不过没有曾经的“男老师猥亵男童”那么极端而已!

 

我的女儿,在这所幼儿园里上了几个月,我们尽可能地多留心,多观察,还算顺利。然后,我们就到了北京,前后上了一个半公立半私立的幼儿园、一个国际化的幼儿园。这样算来,小丸子一共上过四个幼儿园。

 

从那时到现在,我在北京从事教育实践之后,更是接触到了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各类学校、老师、研究者。我越来越觉得,教育的问题,不是教育本身可以解决的;教育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教育的问题,不是几个部门可以解决的。

 

这个事件发生后,自然我们都会去再一次观察、思考,然后,是不是可以有行动,去改变一点点的现状?

 

从我的内心里,我是多么希望这次事件的关键词,永久地成为一个新的法案的名称啊!那样的话,这个事件就可以成为推动中国虐童立法执法进程中的一个节点。

 

我想起了一个美国女孩儿玛丽的故事。

 

1874年,玛丽·艾伦从孤儿院被送到托马斯太太那里收养。后来,玛丽经常遭受毒打,饱受虐待。当此事被关注到的教会人士举报到警察局、慈善机构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关法律,他们都没有进行制止和干涉。最终,是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介入,才拯救了玛丽。

 

但自此之后,美国各界开始关注儿童虐待的问题。

 

1875年4月27日,成立了世界上首家儿童保护机构——纽约阻止虐童协会,此后二三十年,百余家儿童防虐待组织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协会的推动下,1876年,《阻止并惩罚侵害儿童行为法案》得以出台。

 

▲ 玛丽事件之后,美国陆续推出和完善儿童保护法律。1974年,国会通过里程碑式的《儿童虐待预防与处理法》,成立国家儿童虐待和忽视中心,加强调查和举报。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儿童保护的事情,在某个节点得到真正的改变,就像玛丽·艾伦事件一样。


我多么希望,从2017年11月开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法律界的人士、公益机构、媒体、公众,大家一起形成一个合力,切切实实做一些真正能够改变儿童保护现状的事情。

 

这些事情,可以是对幼教机构的监管,对教师的培训和审核,也可以是法律的进一步细化和清晰,还可以是公益机构的法律援助、心理咨询,还可以是媒体的安全、性教育的普及,更可以是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关爱和沟通。

 

所以,当今天上午,我们同事一起讨论这次的事件的时候,我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关注这个事件的本身上去,我们要做一些可以停留在“一个月以后”“半年以后”,甚至是“三年之后”“五年之后”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出发,尽我们所能,我现在提几个建议,希望尽量能够帮助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孩子。

 

第一个建议

让好幼儿园更多一些

 

出事了,抓几个老师,撤掉园长,关掉幼儿园,这根本就不解决问题。

 

说实话,现在的幼儿园真难上。公立进不去,私立的上不起。有资源的没精力去好好搞好教学,没资源的想办幼儿园难于上天。

 

我并不知晓具体是如何引导的,但是,实际的情况,“能上幼儿园”这件事情就已经让每个家庭费劲心力了,而同时,我想那些办幼儿园的,“能办起来幼儿园”也同样耗费了他们很大的精力。

 

如此以来,我们就看到很多幼儿园从硬件上看都挺好的,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上看也不错。但是,具体到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每一餐饭的时候,实际上精力就会消减了很多很多。

 

我知道,有很多很多有能力、有实力、有创新、有情怀的人士,都很愿意投身到幼教行业里来。他们有的是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的博士,有的是世界五百强的高管,有的是在教育行业里早就成名的老师……我相信,只要给到他们一些机会,他们是会改变幼教的格局的。

 

而且,我相信,家长们在有了更多的选择之后,也会促进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幼儿园进一步向更规范、更好的方向改变。

 

作为媒体,我们很愿意去发现、支持这些教育的改变者,就像我们昨天刊发的王熙乔重新定义的人生和探月学院重新定义的学校那篇文章一样。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也来关注新教育的力量,这其实是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会促进教育环境的自我进步。

 

第二个建议

让老师有职业的尊严

 

让大家都在痛骂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的时候,为什么我还要从这个角度去建议呢?

 

很简单。我们可以惩戒某个园长,也可以把触犯法律的老师抓进监狱。但是,当虐童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每个月每个星期都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从根源上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否则的话,这种事情就会每一天发生在每一个幼儿园里。

 

也就是说,中国的虐童事件,已经不是个别变态老师个体行为了,不是只去防着那些心理有缺陷的个人就可以解决的。

 

你是硕士也好、博士也好,你每个月挣一万也好,五万也好,你的孩子就算上的是每个月很昂贵的幼儿园,和孩子每天朝夕相处、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的都是每个月收入两三千的高中和中专毕业生。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你看到的那些虐童的行为,发生的几率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长此以往,以后不是爆发在某个幼儿园,而是很多很多幼儿园里,你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都很难躲过。前一段“携程事件”爆发的时候,我们专门详尽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可点击阅读为什么喂芥末摔小孩的老师和要把茅台砸停的家长,都聚集在我们这个时代?)

 

我想进一步强调的是,我们的师范体系,也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老师,成为了教育所有环节中最弱的一环,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现在的师范院校,应该用新的标准来衡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了;考进师范学校的学生,应该用新时代的眼光看待“老师”的这个行业了;从学校毕业到当老师,这个环节也需要进行改革……

 

总之,我们现有的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学习、成长、尊严等等,都需要一点一点地去进行调整和改变。否则,盖再漂亮的大楼,用再先进的电脑,都是白搭!

 

我们在童书妈妈的儿童写作课上,给小学生上课的老师,是来自大学的教授,图书出版人,纪录片制片人,媒体总编,企业总经理……有的人说了,这不是大材小用吗?我说,不,这恰恰是时代的要求。

 

前一段,童书妈妈的团队前往芬兰进行教育考察,回来的时候,我们在进一步探讨一起合作办一个结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新教育系”的可能。也有的人说,这不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吗?我同样说,不,没有好的老师,谁也办不好教育。

 

第三个建议

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我一直都强调“亲子关系”,并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石,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须。

 

可惜的是,还是有很多家长觉得“学习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为此破坏亲子关系也在所不惜。很多父母一直都觉得反正是我对你好,你现在不认可,但将来就会感激我的。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是孩子有任何的事情都不愿意和你沟通,他在幼儿园里的喜怒哀乐,他和小伙伴的故事,以及他受到欺负,甚至是欺凌、虐待、侵犯……这些所有的事情,孩子是根据和家长的亲密程度,“有选择”地和家长交流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当你和孩子的关系是最僵化等级,那么,孩子连最开心的事情都不会和你分享;


当你和孩子的关系是冷淡的等级,那么,孩子会把一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告知给你;


当你和孩子的关系是一般的等级,那么,孩子会礼貌、平和地和你分享他的生活;


只有当你和孩子的关系非常亲密的时候,孩子才会对你吐露心声,分享他的秘密。

 

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里,遭受了委屈甚至是欺凌的时候,都不愿意和家人讲,以至于有些行为可以持续数月甚至一两年?

 

很简单,就是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不是可以交心的对象——在绝大多数的虐待事情发生后,孩子往往愿意去和自己的朋友去说,很少有敢于和最能够帮助他们的父母进行沟通的。

 

亲密关系的重要之处就在这里,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把这个渠道保证通畅——否则,很多时候后悔就晚了。

 

第四个建议

安全和性教育

 

孩子是需要保护的,家长要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武器。

 

当我们的很多家长还停留在“大人说的就是对的”“我这是对你好,你要接受”“在家听父母的,到学校听老师的”“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这些教育思维的时候,我想说的是,这样教育的孩子很容易被坏人趁虚而入。

 

孩子很弱小,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力量。当孩子知道“大人也有时候会错”“我可以说不”的时候,是会对绝大多数的侵犯事件起到阻止的作用的。

 

我们一定要在家庭里,在日常生活中,给与孩子这样的武器。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家长的“老大难的问题”——性教育。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生理教育的避讳、缺失,导致了很多家长自己不好意思,也讲不好如何认识、保护自己的身体。

 

这一点,万望家长们要克服一下,从端正自己的态度做起,大方正常地和孩子一起学习身体知识。用最大的耐心,一点一点和孩子一起探寻身体的世界。

 

家长要明确地告诉给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让孩子知道界限在哪里。同时,就算是孩子真的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也不要惊慌,冷静地和孩子进行平静的沟通,不要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童书妈妈为此总结了十条针对安全层面的性教育准则:

 

1. 我们的身体是美好的,哪个部位都不肮脏。

2. 身体是我们隐私的一部分,不允许受到任何人的侵害。

3. 在家里就养成尊重孩子隐私的习惯。

4. 让孩子锻炼向大人说“不”的勇气。

5.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

6. 最信任的人和最亲近的人,有可能是侵犯孩子的人。

7. 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和侵犯人对峙。

8. 孩子在和别人相处时,有不舒服的情绪,要及时注意。

9. 倾听孩子的话语,让孩子把不好的事情能够坦诚地告诉你。

10. 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孩子的错

 

第五个建议

用法律的力量

 

在七年前,我们小区里的幼儿园出现了虐童事件之后,我们无不义愤填膺。

 

说句气话,真恨不得把那个幼儿园给砸了。将心比心,当我每每看到那些真的受欺负的孩子的家长时,我更感到难以压抑的悲伤和痛恨。我想,任何一个身为父母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看到悲愤的家长,在寒风中面对幼儿园保安的敷衍,甚至是嘲弄,还有一排排的身穿制服的人挡在门口的阵势,我们会更加难以遏制自己的情绪。

 

而且,当调出监控录像的时候,往往是已经被销毁找不到了;当去找相关的老师的时候,往往是推诿和借口,或者是个人的道歉,也有的早就逃之夭夭;当自己晒出了孩子受欺负的照片,或者接受媒体说了自己的想法和推断,往往还会受到机构方面的质疑,甚至反而对家长进行起诉……

 

这个时候,我往往会劝家长一定要理性和冷静——仅仅去争取舆论的支持,有可能错失采集证据的最好时机。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被欺负的事情,会感到很同情。但后来呢,等到走到法律的程序,却发现惩戒的力度不够——这往往是忽略了证据收集的环节。

 

前几年,我因为一个原因,跟进一个民事诉讼案件长达三年的时间。这让我有了两个认识:第一,在现代社会,法律手段是最接近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第二,在法庭上,不能讲感情,只能讲证据。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我们遇到类似的虐童事件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要清晰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法律。那么,就要按照法律的体系和流程,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是把精力用在情感的宣泄上去。

 

童书妈妈在和佟丽华律师一起发起的乡村幼师培训计划CKDP项目的时候,也在持续关注受侵害儿童的保护。

 

佟丽华律师从事儿童保护工作已经20多年了,而且,还在2004年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团中央阶段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是修订草案第一稿的执笔人。

 

在他的推动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他被任命为第一任主任委员。在全国律师协会的支持以及佟丽华的努力下,现全国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他所推动成立的“中国律师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协作网”成员已经发展到9000多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律师协作网络。

 

我参加过好几次由佟老师牵头的关于儿童保护的会议,我也知道我们现在对于儿童保护还有很多的欠缺。但是,我也看到了无论是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儿童保护部门,还是各地的基层的儿童法庭法官,他们对于儿童保护所付出的长久的努力。

 

最近,佟丽华律师发起了消除针对儿童暴力的“中国伙伴计划”。这个计划联合了佟丽华所在的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联合国儿基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女童保护、仁爱慈善基金会、救助儿童会等等机构,设立了热线电话,提供志愿律师,开设咨询平台,尤其针对校园暴力和性侵害等进行专门的法律援助。

 

如果您或身边的儿童正在遭受暴力侵害,请与他们联系,他们会尽全力提供帮助。 

咨询电话:010-63813995

在线咨询:www.chinachild.org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赞赏




作者简介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三川玲:在懂童书的人里面她最懂教育,在懂教育的人里面她最懂童书。她是童书出版人,她出版作品获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销量百万,她撰写的童书评论深得读者认同,能掀起购买风潮;她是儿童教育作家,撰写的教育文章常常10万+,还经常被教育部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引用;她还是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同时,她还是9岁女孩小丸子眼中那个有肥肥双下巴、爱做饭,从来不打不骂孩子的妈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