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⑥《天台宗纲要》 三、别教

静权法师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编者按:静权法师,讳宽显,号实庵,籍贯浙江省仙居县工峻黄皮陈坑人,俗姓王,名寿安。一九〇五年师二十四岁丧父,悲恸厌世,投天台山国清寺,从师祖授能和尚座下,剃发为僧,受比丘戒。一九五七年静权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市政协委员。由于自知年高,应天台国清寺两序大众一再请求而回山安养。静权法师五十余年来,上求下化、教演天台,行归净土,解行并进。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日(即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安详示寂西逝。春秋八十岁,僧夏五十六岁。造塔于该寺香光茅蓬侧。静权法师的佛教思想主要师从近代著名高僧谛闲法师,以弘扬天台宗教义著称。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六) 十乘观法

 

  别教的十乘观法,名目和藏、通二教相同,而意义大异。

 

  第一、观境。

 

  观但中佛性,超出空、有二边,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但中佛性,登初地后,方可证得,初心学佛,既没有证得此理,应如何修观呢?于是先在名字位中,仰信但中佛性,深信这但中佛性,确是十法界迷悟所依,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生死而非染,在涅槃而非净,但由客尘烦恼之所覆蔽,所以不能证得,须先藉缘修,助发真修,方可证得。什么是缘修呢?在十信、十住位中,用从假入空观,断见思与界内尘沙;十行位中,用从空入假观,断界外尘沙;十回向位,习中观,伏无明;这些都是修中道观的方便,叫做缘修。什么是真修呢?从初地,用中道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中道,双修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才名真修。名字位中,仰信但中佛性,先籍缘修入观行、相似位,后发真修,入分证位。缘于登地中道之境,以为所观,这是第一观境。

 

  圆教的不思议境,即心本具,而今则先须仰信;圆教的中道佛性,即空、即假、即中,而今则超出于空、有二边,所以不同。

 

  第二、真正发心。

 

  学佛以发心为本,发心是因,成佛是果,因果必须相称,因若不真不正,便不能得真正的妙觉佛果。别教中人,缘于无量四谛而发心。观法界众生,无量无边,普令法界众生,悉离诸苦,这是缘苦谛而发心。观法界众生,无量无边,所受诸苦,也是无量无边,因此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兴此誓愿,普令法界众生,悉离诸苦,这是缘苦谛而发心。观法界众生,无量无边,所有烦恼,也是无量无边,因此发心“烦恼无尽誓愿断”,兴此誓愿,普令法界众生悉断一切烦恼,这是缘集谛而发心。观一切诸佛,所说法门,无量无边,能令法界众生,悉离诸苦,得诸妙乐,因此发心“法门无量誓愿学”,兴此誓愿,普学一切诸佛无量法门,以此法门,利乐众生,这是缘道谛而发心。观法界众生,虽复无量无边,而无不具有佛性,但为客尘烦恼之所覆蔽,若能依教修证,决能渐次显发,因此发心“佛道无上誓愿成”,兴此誓愿,普令法界众生,咸成佛道,这是缘灭谛而发心。如此发心,名为真正,不如此发心,便为邪伪。

 

  圆教的发心,是缘无作四谛,阴入皆如,无苦可舍,而今则须度一切生死;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而今则须断一切烦恼;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而今则须修学一切诸佛无量法门;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而今则须令一切众生,咸成佛道,所以不同。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既缘无量四谛而发心,便须以行填愿,方令誓愿不虚。所谓行,便是止、观。修止,是止一切境界相,于一切境界,无所分别;修观,是分别因缘生灭相,分别诸相,观诸理趣。若人但修于止,于止生爱,味着禅定,便应修观,分别诸法,以资策起,使不爱著;若人但修于观,心则浮动,不能证定,便应修止,止一切境界相,离诸分别,心则澄定。止观二法,不相舍离,互相资助,这是善巧安心。圆教以心体本寂为止,即寂之照为观。今虽未能如此,然亦须止观兼修,定慧相资。

 

  第四、破法遍。

 

  先修空观,破见思惑;次修假观,破尘沙惑;再修中观,破无明惑。圆教初心便伏无明,见思、尘沙任运先去;今则次第破三惑,所以不同。

 

  第五、识通塞。

 

  空、假、中三观为通,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为塞,是塞须破,是通须护,位位检察校计,令无塞不通。若误以塞为通,或不能以通通塞,便为不识通塞。圆教塞即是通,无塞非通;今则通塞有异,须破塞令通,所以不同。

 

  第六、道品调适。

 

  念念相续,修三十七道品,如此勤修,便是修功补过,可以趣入涅槃之门。《大集经》:“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宝炬陀罗尼”。具足佛法,叫做宝,遍照法界,叫做炬,总持一切,叫做陀罗尼。三十七道品既是具足佛法,遍照法界,总持一切,那么修三十七道品,自能满足一切功德。圆教一切法中具足一切法,一心念处,一切心念处;而今则无量道品,各各别异,所以不同。

 

  第七、对治助开。

 

  虽修三十七道品,然尚不能证得中道,于是就须要修藏、通二教的种种事相法门,借这些事相功德,助开三解脱门,以证实相。圆教以藏、通、别三教的事相法门,助开实相,而今则但能以藏、通二教,助开实相。

 

  第八、知位次。

 

  善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七种位次,知至何位,断何惑,证何理,明确不昧,决不致以凡滥圣,起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第九、能安忍。

 

  既知位次,又须离强软、违顺二贼。违就是强贼,顺就是软贼,如一切困苦厄难,是逆境,一切安逸娱乐,是顺境,于逆境中生瞋恨心,于顺境生爱恋心,便是被强、软二贼所坏,以其破坏行人道业,所以喻之为贼。行人于此,必须生警惕心,安忍违顺二境,远离强软二贼,乃可由观行即的十信位,而入于相似即的十住位。

 

  第十、离法爱。

 

  若于相似即位,生起法爱,便会滞于相似位中,不能胜进,叫做顶堕,如已登山顶,仍复堕落。所以必须离于法爱,乃可由相似即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十位,而入于分证即的十地位。

 

  能修十乘观法,不论何人均得由凡夫地,经名字、观行、相似,而入分证。由此十法,运载行人,超于十地,所以叫做十法成乘。

 

  以上叙述别教已毕,以下再依次叙述圆教。


附:《天台宗纲要》第三章 目录

 

第三章、别教

(一)立名的意义

(二)别教的根性

(三)别教的道理

    甲、无量四谛

    乙、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丙、不思议六度、十度

    丁、显中二谛

    戊、圆入别二谛

    己、别三谛

    庚、圆入别三谛

(四)别教的因果

(五)六即

1、理即

2、名字即

3、观行即

4、相似即

(1)十住位

(2)十行位

(3)十回向位

5、分证即

(1)十地位

(2)等觉位

6、究竟即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境

    第二、真正发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