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师人,夏天都去哪了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3-10-28
开学已一周多了
但华师人的暑假收获犹未尽

22万+人次师生投身祖国大地

他们助力乡村振兴

下乡支教实践调研
山川湖海都见证着
他们的蜕变



下乡支教 播撒希望

实践调研 了解社会

学习备考 丰富自我

行万里路 领略世间

每一个脚印都是努力的印记

  我们在下乡支教  


积极开展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校内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进一步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目前,学校聚焦“乡村振兴高端智库建设”“乡村人才和农民教育研究”“乡村职业教育研究”“乡村产业研究与规划” “海洋经济研究”“乡村基础教育研究”等多项议题来进行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将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相结合,研究其中的重大理论与反映的现实问题,围绕广东的特点、特色与优势开展研究,形成研究课题、论文、专著、研究报告、政府决策咨询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除了理论研究,学校还用实践行动赋能广东乡村振兴,全面调研广东乡村振兴。其中,我校潘军教授团队自2018年以来对全省乡村振兴开展了20多次实地调研,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10多份,其中多篇获省级领导批示;同时,该团队还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实地调研,积极为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


此外,学校借助教育优势发力,加强乡村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学校已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陆丰二职等50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帮扶机制,为广东乡村职业教育培育师资;还通过基础教育赋能广东中小学校发展,开展乡村教师教育培训等工作。学校还为广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与基金会、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帮扶偏远地区的乡村建设和发展,多次组织教师开展乡村振兴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多项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


扎根奉献,强农有我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组建了246支具有华师特色的青年突击队,发动5030名师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青海及广东省内各地市等350多个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其中共有20支队伍入围省级重点团队,3支队伍入围全国重点团队。学校105个团队积极参与校地共建结对,其中成功与县域结对队伍78支,登上“结对成功墙”48支,结对数量位居广东高校第二。实践活动先后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科学报、南方+、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新快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影响力广泛。


近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我校计算机学院“金珠云集”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用科技赋能渔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当地发展需求,计算机学院师生连续三年深入阳江市阳东区开展调研,以渔业振兴为切入点挖掘出销售路径少、品牌打造弱等痛点。



在指导老师曾锡山的带领下,逐步搭建智慧数字平台,把优质渔业产品摆上网络销售平台,解决渔业产品的销路问题。华师的金珠云集实践队伍通过智慧数字平台和“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方式,推动形成政府了解产销及时帮扶、企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高校组织师生进行技术支撑的合作模式,真正做到发挥高校团委和大学生的优势,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乡村向前向好发展。


近五年,我校累计向新疆、西藏、贵州、广西等地区及广东省山区县输出志愿者609人次,其中西部计划180人,山区计划68人,研究生支教团165人,援疆援藏援黔志愿者196人,服务时长约75万900小时。今年学校选派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援疆援藏支教志愿者60名接力前行,深入基层开展支教。



@真材实料:作为数科院“夏荔星辰”三下乡宣传组组长,早起端着相机寻找故事便是到夜幕降临,晚上各种素材的处理常常要到深夜。时常感到疲惫,时常遇到瓶颈,时常碰见争执。但是和学生们在一起,和成员们在一起,和素材们在一起,会让人感叹这种相遇,是一种奇迹,乐此不疲。想要分享我们下乡期间关于白天与黑夜的故事——大家一起完成的故事。



@史努比:你要写三下乡,就不能只写三下乡......要写三两好友坐在路边仰望的月亮,写成群鸭子抖抖翅膀巡视的池塘;写青黄稻田边小狗归家成双,写粉红晚霞里飞机掠过穹苍;要写榕树边滑梯旁童心的发胀,写白纸上小手下驰骋的想象;写脚下走过的芭蕉龙眼生长的街巷,写躲过雨的村外屋檐和那味卤鸭香;写黑夜里图书室的点点屏幕亮光,写记录乡村一呼一吸的素材大王......



@47:第一次参与三下乡活动就担任队长,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去为社区服务,举办各种活动,面对突发情况随机应变,我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很多,很感谢在这个夏天遇到了有趣的他们,大家一起看世界也找寻自己。


这个夏天
缘分把大家连结在一起

我们一起欢笑共同进退

在祖国大地上烙下青春的印记

希冀给更多的地方播种美好和新意

科技兴农,绽放青春

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 “百千万工程”重点突击队“优‘渔’助乡”团队在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汪蕾的带领下,前往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展开科研实践。


“优‘渔’助乡”团队针对土厘村水产养殖模式单一、水产动物苗期存活率低等问题,实施了“稻虾共作”新模式。汪蕾提到:“这种模式是适合土厘村的,也匹配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两年的努力实践,“稻虾共作”模式让土厘村的土地换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既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能增加农民收益,更为土厘村未来打造集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优‘渔’助乡”团队的共同努力。自2022年起,每年暑假,汪蕾便会带领着学生前往土厘村进行科研实验。为了方便,他们便住在村民家中,每天早出晚归,奔走在青葱的稻田中。在田间地头做科研,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很多。土厘村的科研基础设施很差,养殖设备更是从零开始,团队成员每次遇到大型取样实验,需要往返10个小时采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科学分析。除此之外,与村民进行交流也是一个挑战。在团队驻点初期,当地养殖户对他们并不信任,甚至有抵触心理,工作开展并不顺利。



让汪蕾感动的是:“学生们都很能吃苦,有拼搏精神,也慢慢成长为‘新农人’。”团队成员最初也有气馁,但他们在气馁之后更加认真,积极与村民进行交流沟通,整理出因地制宜的养殖方案,为村民提出科学的养殖建议。


为了更好地进行养殖实验和收集科研数据,“优‘渔’助乡”团队留下了几名成员长期驻扎在土厘村,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余杰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从六月开始,就一直驻扎在土厘村。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条件也较差,日常的生活有很多不便之处。除此之外,余杰和其他成员还面临饮食不适应、方言听不懂等困难。除了日常的观测稻田、打样的工作,余杰还要和其他驻扎的成员根据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进一步微调饲料配方和投喂策略。喂虾也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由于田埂上有许多红火蚁窝,他们刚开始喂虾是总是被蚂蚁叮咬,被咬的遍体鳞伤,伤口处发炎肿胀起脓包。



汪蕾看到自己的学生受伤后心疼不已,但驻扎的成员却说:“痛并快乐着,伤疤就是属于我的青春印迹!”即使面临身体上的疼痛,余杰仍然很高兴,“我能将自己在实验室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带到土厘村,这很有意义!”


这个暑假,“优‘渔’助乡”团队在土厘村的稻田上留下了青春脚印,在扎根基层实践学习中提升自我,勇担青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心中有爱
脚下留青


@bunny: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也是第一次在这么多小朋友面前讲课。上课之前我还是很紧张,反复看自己的讲稿,生怕自己搞砸。但是,站在他们的面前,想着我是他们的老师,好像也没有那么紧张了。因为我们讲授的是关于红树林的知识,他们接触的可能比较少,所以我按照他们的情况来设计了课堂内容。虽然他们大多是第一次接触红树林知识,了解不多,但还是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看着因获得知识而他们洋溢的笑容,更让我坚定了成为师范生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不开心花甲:我们应该算是全校三下乡最波折的队伍了吧?出发前的准备超级超级充分,也在前期的评定里有很好的名次。但是很drama的是从出发前一天就开始不断有突发情况,从准备好线下教学到决定在当地学校线上教学,再到无奈回华师线上教学,可能人生就是充满着不确定和遗憾。转战线上后,我们的课程安排和课件都需要重新改动,已经寄到当地的教具要作取舍退货,线上课的出勤和互动也无法得到保证。无法面对面交流,我们就争取增加更多能够吸引同学们的小游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而不仅仅局限于我说你听的关系中。

万幸的是线上教学的效果很不错,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和小老师们打成一片。课后在qq群里大家也像好朋友一样继续聊天,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课程,但是这之间所产生的情谊或许能影响他们和我们未来的生活。当学生们有与我们下次见面的期待,有未来下乡的渴望时,我们走过的千山万水,经历的蜿蜒曲折就都有了意义。平芜尽处是春山,至少我们相遇了不是吗?


@爱和温柔治愈一切:这个暑期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被喜欢”的感觉。夏令营中有一位小朋友年龄很小,才六岁。上课时他喜欢旁边有老师陪着。当我站在一旁陪他一起听课,当我和他一起研究手表的设计,当我和他一起去游乐园快乐玩耍,当我帮他拍可爱照片时,我知道我很快乐、很满足,也很幸福。也许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纯真的、清澈的“被喜欢”感觉吧!这很美好,真的。结营仪式上,有一个环节是“在夏令营你认为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谁呢?跟他/她握握手吧”。一位小朋友举起手,我在一旁期待他的好朋友出现。意想不到的是,随后他就说出我的名字,我超级惊喜!我受宠若惊地走过去跟他握手,内心是无法言说的喜悦。那一刻我再次感觉到了“被喜欢”的感觉,大家的内心都充满了爱与善良,好温柔的力量啊!BTW,清远的糖水超级好喝,“匆忙哥”猪扒包也很美味!

从田间地头到偏远山区

变化的是时间与空间

不变的是坚定决心与殷切期盼

华师学子把爱与善意
播撒在需要的地方

播种梦想,成就未来


“支教的意义是为学生们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输送一种思想——走得出去也走得回来的思想。”从2022年暑假到今年七月,体育科学院体育教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范广庭用了一年时间辛勤耕耘,在广西凌云县第二中学的学生们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在华师的经历一直是范广庭支教路上前进的动力。本科刚入学那天,背着沉重行李的他不小心碰倒了整整一排自行车,初入校园的喜悦一下被尴尬和害怕冲散,可他没想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师姐主动帮他一起扶起了自行车。范广庭在入学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华师的温度,他便始终牢记并传递这份温暖,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本科期间,他一共参与了五次三下乡活动。大三时,他带领队伍前往四川三台,那里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像一团火焰,彻底点燃了他的心。从此他也有了一个“渴望”——“想要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大山里那些被忽略在角落的孩子们”。而躬行实践无疑是了解的最好方式,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研支团,希望能帮助到当地的孩子们,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也能成为掀起他们人生巨浪的那只蝴蝶。


支教并非易事,体育课上,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热身、什么是韧带、什么是高抬腿。对于普通学生稀松平常的名词,却是他们从未听闻的新奇东西,这让范广庭很震惊。于是,他专门给孩子们设计了一套热身运动,让他们得到了科学的锻炼,不仅减少了从前经常出现的扭伤情况,也帮助孩子们形成了对体育运动的一定理论认知。


“是你的课让我爱上了体育。”一名学生给范广庭的信上写道。曾经他因为身体缺陷,上课时总是自卑地躲在最后一排,也很少与同学们交流。范广庭注意到后,每一节课后都会找他聊天:“我会跟他聊些心里面的东西,慢慢地影响他。”而在体育课上,范广庭会给他设立一个小目标,然后一步步引导他去完成;有时候也专门为他设计一些活动,让他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变得更加自信。


支教是一个育人育己的过程。范广庭和队友们还在凌云县第二中学开设计算机编程课程、带领学生参加课间操比赛、建设图书角……给学生们带去更多的可能性;支教也锻炼了范广庭的师范技能,获得了思想上的成长——“我们国家的好坏要靠我们这一批青年去建设,这是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了。” 

不论是用文字描摹祖国河山

用照片记录千姿百态

还是在实习中不断探索获得新知

让人生规划一步步明晰

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体验

  我们在实习调研  



@VERA:这个暑假特别特别地忙碌,但是收获也很多!感觉过了十几年应该都不会忘记这个忙碌的假期,一边实习还一边去了三下乡,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也采访了很多有趣的活动。


@十⑤:暑期的野外考察,从庐山到内蒙、陕西、宁夏,当课本中的名词和知识跃然在面前时,除了新奇,还有敬畏,玄武岩柱状节理、火山口、干草原、冲积扇、褶皱、阶地、河漫滩、波浪谷……季风区的地理分界线是初高中就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写出来是简简单单,但其实每一条界线,每一座山脉都是如此庞大和多姿,都有着自己的地质岁月故事,我们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此次考察,看到的、走过的虽然只是中国地图板块的一部分,但通过地质地貌的整体性思维,我们也能听到河西走廊的呼啸风声,看到陕南的江南风情,感受到青藏高原的洪荒之力。从自然地理再到人文历史,我们适应着南北的饮食差异、感受过西北的风土人情,在大唐不夜城看尽长安繁华,在博物馆惊叹于兵马俑的规模……一路上录了很多视频,拍了很多照片,写考察报告一个个重新回去翻看时——还能听到呼啸风声,涧流汩汩,大巴疾驰,老师讲解,欢声笑语;看到漫天黄沙,沟沟壑壑,水草丰美,牛马成群,塞北腰鼓,还有无意中随手拍下的晚霞。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记住山川大江,用心感受祖国河山,期待下次旅途!



@多肉:实习体验感+成就感超足的新传民工一枚吖~休息了三周回来全职上班后,前半个月真的很想创遍全世界,但后来就像是拨开云雾见天明哈哈哈哈,虽然也是天天早起,经常加班,但是收获很大,体验了很多!!是很开心的暑假~给大二一个happy ending噜!

山川景观亦或是人文见闻

都丰富着我们的见识

充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大美年华 青春无畏

即刻出发 我们一直在路上


趁着年轻,勇敢尝试



“海投200多份简历,最后接受面试的也就只有10来家。”可就是这份让人感到焦虑、不安的实习体验,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黄今今却以“新鲜”“挑战”“成长”赋予了它极大的价值。今年暑期是黄今今的第三次实习,对她来说却是一场别具一格的尝试和挑战:跳出新媒体的领域,在今年选择进入电商这个领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这让她在一开始工作时就感到压力倍增。但是,黄今今并没有陷入恐惧的怪圈,而是采取实际行动弥补差距。在岗的第一个月,她就恶补了许多供应链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梳理。“这个岗位带给我挑战,也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


作为一名实习生、职场小白,黄今今认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最重要的本领就是要厚着脸皮去请教。“作为职场新人,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但这也是最大的优势。什么都不知道,才会敢问敢创造,才会有无限的可能。”她觉得,不应该逼迫自己飞速地奔跑,赶上别人的进度,而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走下去。


“激发创造,丰富生活”是黄今今很喜欢的一句标语,也是她在实习中的真实感受。在实习中,她最喜欢和同事一起进行创造。互联网公司的要求就是速度快,点子新。黄今今所在的项目是一个初创的项目,很多东西需要从零开始搭建的,在这过程中,她和同事们天马行空地大胆去想象,而这些想象也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团队合作,一起将想法一点点地落地。“所以我很喜欢我们公司这一种很有创造力、很有想象力,很有执行力的氛围。”


今年暑期的实习对于黄今今来说是一次特别的实习体验,也意外地让黄今今产生了创业的念头。在公司上班、拿着固定的薪资已不再满足黄今今的想法,“创业的念头越发的强烈了。”她开始萌生创业的想法,想为自己赚钱。

回首这次暑期实习,黄今今说道:“大胆地去尝试,把握好现在还能够实习的时间,趁年轻,正青春,大胆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不断反思总能受益匪浅

敢闯敢拼才能敢为人先

没有不劳而获的康庄大道

只有艰苦开创才能收获坦荡通途

大胆往前走,有困难就上



今年暑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益行队”到潮州市开展实地调研,用45天走遍了潮州市饶平县21个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调研驻乡村振兴工作队;实地走访多家企业;对话基层党组织;同时,积极思考当前潮州市基础教育所面临困境的破解之法……四十多天以来,益行队在有关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方面的乡村振兴实践中积极思考解决方案,为老百姓做实事。


进行田野政治学研究是不容易的,因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网络作支撑。因此,益行队指导老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副教授——阮思余十分期待每年的暑期田野政治学的调研。当然,也希望能够获得调研地的支持。这次下乡,益行队从市一级、到县区一级、再到镇一级、村居组织,都获得了当地的鼎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调研是很难开展的。正因为获得了他们的广泛支持,所以我们益行队的田野调查才能够较为深入。”



一开始,阮思余只计划进行半个月的下乡活动,然而,当真正来到饶平县,他发现,饶平的镇比较复杂,简单地调研一两个队伍很难把问题搞清楚。于是,他调整计划,将每个类型都找一两个进行深入研究。可是这样还不够,于是他又决定跑遍整个饶平21个镇。

在调研期间,益行队了解乡村振兴工作队运行机制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工作成效与困难问题,围绕工作队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保障、人才支持、监督考核的职能深入考察,并总结实践经验与发展模式,为完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相关政策与运行机制建言献策。为了探求乡村产业发展新道路,益行队实地走访力诚文化集团、广东好味来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发现,各镇村能够把握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的总思路,发展现代种养业、强化农企合作,走出了新时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在调研期间,益行队经常早出晚归,周末也不停歇,从早上的八点半一直干到晚上十一点多,晒太阳、做笔记、拍照,就这样,他们跑遍了饶平县下辖的21个镇。期间还遇上了“杜苏芮”台风天气,工作队长到外地学习等因素。为了不影响调研进度,益行队冒着台风,前行到各地去进行调研。



调研是一次彻底的蜕变与成长。“一开始目标其实还挺模糊的,但我肯定要把团队带好,完成我们的任务,秉持‘我一定要干下去’的信念。大胆往前走,有困难就上!”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朱惠贞来说,无论是第一次参加三下乡,还是临危受命担当队长,这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挑战,但她并没有被困难打倒。


在得知担当队长这一消息后,朱惠贞提前一天来到饶平,把各种工作细致地安排好。作为一名研究生,朱惠贞最初认为“带领”一群师弟师妹有些困难,后来在慢慢的磨合与配合中,她发现了这群“零零后”的认真与可爱。面对饮食习惯不同,语言不通的情况,朱惠贞认为只是小问题,她在意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次调研。从最初对调研不熟悉、懵懂到感兴趣、开始投入,再到后面的热爱钻研,四十天的调研对朱惠贞来说更像是一次彻底蜕变与成长,“这也是心灵的一个蜕变,我感觉整个人的思想境界都开始升华了”。



朱惠贞从开始的“我对三下乡还挺排斥的,不想去”到最后她收获了一群好朋友和一次难忘的三下乡经历。经过四十天的调研,事实证明,她不仅能够胜任队长这一职务,而且还能够出色地完成调研任务。“一名优秀的队长就是这样炼成的。”阮思余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弟子朱惠贞的赞赏与认可。


“在三下乡和田野调查中,你可以打开格局、修炼心性,获得新知,收获成长。同时,还能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阮思余认为,大学四年,一定要给自己留下一些有情怀、有历练、有研究、有成果的美好回忆。没有经历过有品质的三下乡的历练,可以说,大学时光总是有那么一点遗憾与不完美。


鲜花与荆棘相伴

疲倦与暮色相依

夏日悠长 我携着目标

浪迹在时光尽头


  我们在学习备考  


@万里伴朝阳:为了备战考研,这个暑假一直一个人在宿舍里学习,休息时做得最多的就是在学校散步,经常恍惚间回想起大一刚入学那会儿,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远、但又那么近,大学生活真是太快乐、太短暂。



@睿睿:第一次考科二是7月份,练车练得非常好,但是居然挂了曲线行驶和倒车入库。当时既愤怒又伤心,心像笼罩了一层乌云。第二次考科二是8月16日,总结了第一次的经验,心态淡定,看准点位,一把过100拿下,开心!


一勤天下无难事

我们在暑假攻克难关

在学海之中找寻自我

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提升自己


路在脚下,人在前行



长达两月的暑假不仅是放松身心的难得时机,也是同学们鼓励自己,充实专业知识,备考专业相关证书的最佳机会。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中外联合培养)专业2022级本科生冯佳莹便是在此次假期中用心备战,奋起直追的一员。

在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的学习经历,使她获得了关于自己未来的学习规划与生活更全面的信息,从而做出了更加合适的规划。身为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的学生,冯佳莹早已立下出国留学的目标,这是她在宝贵的暑假时间用心学习英语的动力,为了努力跟上科廷大学ELB特色英语桥梁课程,顺利完成进入理想学校的指标之一,她在暑假期间进行了大量线上经济相关全英课程的学习,在目标的加持下坚定前行。



在暑假仍然坚持学习备考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首先是学习内容的高难度所带来的困扰,全英文的教学内容对于一名准大二的学生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针对这样的难题,冯佳莹相信勤能补拙的道理,下课后她会反复观看学习教学录像,尽力做到不错过任何知识,解决教授留下的课堂问题。其次是时间安排上的问题,暑假期间不仅要分配好娱乐与学习的部分,也要留足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有时存在一些需要听从家人的安排情况,原先做好的学习规划会被影响,这就对于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出了新要求,“我所制定的学习计划并不是死板的,通常会留下许多可以自由活动的空白时间段,以此应对一些突发情况。但即使有着不轻松的学习任务,我也会尽量多陪陪父母,因为家人是我们备考路上无可替代的加油站。”


对于未来的学习安排,冯佳莹倾向于多接触专业相关的知识,例如金融市场与法律监管的机遇与挑战等。“为了保持学习的激情,告诉自己不要懈怠,不要随波逐流,保持手感火热面对一切考验,这应该就是我学习的理由吧。”冯佳莹在正式的学期中,依旧会保持昂扬的态度,化解学习生涯中的一切挑战,坦然面对每一次难题。路还在继续,人还在前行,天高云远,有理想与之为伴。

走出书本的世界

把背包装满晴朗

乘上夏天的列车

前往海角和天涯


  我们在行万里路  


@Example:“有趣的人生,一半是仙境山川,一半是人间烟火。”和朋友一起去张家界,天门山傍晚的霞光真的很美。



@喜欢蓝色的伍幺七:结束了七月忙碌的辅修,我踏上了去往五年未回的老家西安的路,高铁经停重庆时我便下车去重庆玩了三天(“山城的夜景,不负千里迢迢的路程”),也吃到了美味的火锅;接着又去成都玩了三天,参观了杜甫的草堂等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逛锦里古镇的时候遇到了参加来成都参加大运会的德国跆拳道运动员,得知他俩也住春熙路附近,我还非常社牛地带他们打车,我们用英文交谈得很开心。终于到了最后一站,西安!见了很久未见的姥姥爷爷,大家一起吃了团圆饭,五年未到西安,变化确实挺大的,我和表妹还一起做了汉服妆造逛大唐不夜城(“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大唐盛世颜”)——总而言之对这次【行万里路】的旅程非常难忘且满意。



@李林蓉:暑假和大学同学一起自驾去了川西旅游,回想整趟旅程,只有“好幸福”的弹幕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重复。大家一起在车上聊天的时候好幸福;一起晚上在酒店玩游戏的时候好幸福;一起偶遇土拨鼠的时候好幸福;一起在草原上荡秋千的时候好幸福;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稻城亚丁的时候好幸福;看到雪山的时候好幸福,纸短情长,还有太多幸福我难以描述。不过我想,是因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让旅途变得幸福。当我躺在草地上,被大自然环抱,才真正读懂了高中课本那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果然,只有吹过课本里的风,教育的闭环才算完成。


人生
只有阅过山河见过湖海

才能拓宽视野增长智慧

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匆忙与充实,难忘与成就



暑期行万里路,与世界交手。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光电信息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鲍连宇在今年暑假选择出行爬山,去感受世界的一草一木。谈及对本次旅行的期待,他希望能在爬山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在所遇的不同情境之下,培养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不仅如此,鲍连宇补充道:“我很期待成功到达每一座山的山顶时,体验到古人‘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旅行开始之前,鲍连宇制定了详细的行程规划。于他而言,对祖国名山的记录,以及偶然了解到的“五岳打卡”活动,锻炼后较好的身体状态,都是他确定爬山计划的原因。鲍连宇始终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去见山,才能真切感受到山的宏伟。于是他从广州出发,一路途径衡山-天门山-峨眉山-青城山--华山-老君山-嵩山-恒山-泰山,行程共计满满当当16天。“希望这段匆忙而充实的旅程,能让我锻炼自己的魄力,挑战自己的极限!”鲍连宇激动地说。



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难忘的事情,让每一次旅行都精彩纷呈。最让鲍连宇印象深刻的是爬峨眉山的所见所闻——与同行的伙伴们相互打气,欣赏一路的风景,从天亮到天黑不懈坚持,最后在凌晨四点到达金顶,见到了蔚为壮观的日出和翻滚的云海。与此同时,和来自不同地方的“爬山搭子”聊天,成为他特殊的放松方式。而其中的文化差异,也让鲍连宇有了丰富且充实的人文体验。



旅行,是不断积累经验、探索自我、见识世界的过程。经历暑期爬山行程,鲍连宇逐渐领会到“立足当下、脚踏实地”的真正含义。登山时,不抬头看陡峭的山路徒增恐惧,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上,向后望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人生亦是如此,在每个艰苦的环境下咬牙前行,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所收获的成就感,也将成为未来不断向前,挑战自我的源源动力。


把每一个夏日过成夏至

在最长的白昼里

看世界 也找自己

夏已尽 秋将至
不负韶华 循梦而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罗银芳 周瑞晔 孙余清

罗倩茹 谢沁儒 刘嘉媚 李欣彤

谢咏欣 徐诗雨 李玉婷 黄婕淳

供稿丨真材实料 史努比 47 bunny不开心花甲 爱和温柔治愈一切 VERA十⑤ 多肉 万里伴朝阳 睿睿Example 喜欢蓝色的伍幺七 李林蓉制图丨龚敏郗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执行编辑丨谢沁儒 刘嘉媚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郑宇云
复审丨黄子响
终审丨陈正宏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