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走来——一位优秀校长15年的真诚真实的心路历程

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2017年7月28日上午,道中书院·2017年第二届“成人读经·师资研习”夏令营(信阳)有幸邀请来了河南省永城市第二小学王献岭校长。

王献岭校长刚刚结束郝堂本部“传统文化进校园”校长班的带班工作,就赶到谭家河营地。

王献岭校长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永城市第二小学校长,全国推动经典诵读百佳校长,全国首届“书香之家”获得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读经教育联合会理事,2016年11月出版散文集 《河西十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永城二小以教师团队读经包本为抓手,积极开展读经教育,成效斐然。

28日上午9:30,王献岭校长正式为夏令营全体师生精彩授课。王献岭校长以一颗真诚真实的真心分享了他的经历路程,分享了他用15年的时间一步步从一个普通农村历史老师如何成为一个校长;当上了校长又是如何带领老师一起读经包本,从一个普通校长成为那个地区乃至全国闻名的智慧校长;同时分享了读经之路有些收获,哪些心得,哪些苦难。在演讲过程中,王校长经典语录不断,诗情洋溢,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颇受大家喜爱,全场掌声雷动,笑声不断。以下为王献岭校长的精要语录:

一、怎样当上校长?父母的期望,三年师范回到农村教历史,第二年改教语文,后来调到城里教语文。教语文使我成为校长的重大原因。

(1)教语文的两个绝招:第一个绝招:不管课内课外我喜欢的文章,学生必须会背。所以要求学生初中古诗文都要会背。白话文只要我喜欢的,学生也要背。 第二个绝招:每个学生还要有一本集萃本,好的文句要摘抄。每天必须做摘抄笔记,并且写出喜欢的理由。老师又在学生所写的喜欢的理由之后,又写很多理由。

(2)师生都有喜欢的文章,都背下来了,就会实行同频共振,语文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学校里师生的共同基础难寻。如果师生读《论语》,可以将彼此的矛盾最后都化解于《论语》了。有了统一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背景,很容易趋同,这是无为而治的管班艺术。试想,又有哪个方法,让师生这么易于达成默契呢?一个班是生命的共同体,但很难是文化共同体。大到一所学校,全体念诵《论语》,也可以成为一个或打造成文化共同体。今天年龄的层次不同,地域不同,所受的教育大致相同,但是还是于思想意识上有差异,作为作为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能够体现“集体意识”,并且变成实际力量,这个团队需要目标,理想。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持久力量就是文化。

(3)把学校特色定位为:“读好书,诵经典,营造书香校园”。编校本教材,小学70篇古诗文,初中80篇都编进去,还不够,加上女儿读的唐诗宋词。要求学生一周背2首诗词,《论语》也选了16则与学生相关的,实行一周一检查一评估一反馈。经典诵读4年多,学校已经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商丘市文明教育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这些荣誉,靠的是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4)整个教育界,目前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功利主义影响甚重。文明校园斯文不在,教育界不可能不谈政治,但学术要浓,教育界不可能没有功利主义,但是文化是主流。今天,作为一大学校的领导,如果不宣扬一种文化至上,那是不懂得为自己排障。如果带起了极大的功利风气,则无疑将自己放在火上烧烤。

二、如何带领老师读经包本

(5)成立“教师读经精英班”——干部班,签读经考勤表。2015年寒假是腊月十二放假早,带着老师读了7个下午的《论语》,我们在大冬天读得浑身是汗,老师们都很兴奋。现在每周一到周五放学后15分钟办公室齐读《论语》。认准的事就要照死里抓,往死里做,这叫见义不为,无勇也。这种感觉不只是相见恨晚,那真是妙不可言。

(6)带着副校长领导班子一起读。学校的校本教研时间,以前是怎么说课、评课,怎么当老师,现在都改成读经典。2015年,把《论语》《道德经》化整为零背诵。18个人可以包本。截止目前,学校145位老师有131位完成了包本录像。

“他们为什么能背会?经典和体制内老师相遇,发散出的是以往从未遇见的美妙。”

(7)成立45岁教师读经班 ,把读经纳入学校管理系统。校长每周至少陪读一个小时。学生背会,老师背会,要求学生背会的,老师必须背会,老师的学习直接与奖金待遇挂钩。

(8)原来的课程不变,只是融入一盘“菜”,而且是最有营养的“一盘菜”,就是读经。读自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只要一个地方改变了,这个地方就有榜样,大家就会有向上的力量,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都有天生的自觉性。

(9)错过自己,自己的儿女,不能再错过孙子。吃喝玩乐也要老实大量,这么多年极尽能事,不就是那几种味道吗?永不烦,老实大量读经,一是枯燥到极致,你不求其味了,味道才出来。吃东西,愿意寻求味,越不得味。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随所遇而安。那种无可无不可,那种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种从容、淡定,那种恬淡,无为真是妙不可言。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旦其义自现时,就不可遏止。而如果看注释,则不然,看一家言,只是一家言而已。  读经典是智慧的学问,智慧的开掘。智慧,一旦有达到了那个高度了,就在那个高度。要看注释,你看几本、几家,而且又陷入打架,这是知识结构,不是智慧的开掘。读经典,让我们的老师心中爱意满满。在挖一口心灵的井,永不干枯。  读经,即使中华民族的大业,也是我王家的家业。

(11) 读论语其实就是读自己,个个人心有仲尼,人人生命都有一本论语。四书五经,心也,性也,命也。千百年来,圣贤豪杰告诉我们,人是具有有那种力量的,不是神话,是实有其人,千百年来只有圣人接通了,或者那种伟大的力量与光明最近。“危楼高万尺,手可摘星辰”,栽下朦胧,让我们飞翔,摘星星点亮我们的心灯。

(12)教育,一定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永恒不变的东西,人心会变,人是会变,政策会变,唯人性不变。文化上要相对稳定,精神上要传承,五世之乱,文革之伤,就是动了文化的根基与根本。文化之根于古树一样,遇春又发新叶,重新栽一棵文化之根,难矣。

三、读经路上的收获:

(13)自己性格上的改变:可以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随所遇而安。那种无可无不可,那种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种从容、淡定,那种恬淡,无为真是妙不可言。去年在泰顺几天听报告,有一个感受:读经安身立命,明哲保身。有了这个认识,自己就很快戒酒了。

 (14)一开始看孔子像,感觉怪怪的,很陌生,很线条。自读了《论语一百》遍之后,再看孔子像,感觉内心特别温暖,深深的被《论语》折服、吸引、陶醉。现在是拿出在老家割麦子的劲头来读《论语》。 

(15)学校老师家庭和谐,学校创办文明单位成功。包括退休教师,每人每月能多领600元奖金。

(16)明晰了作为老师要培养怎样的人:”鲲鹏“,无所不能,具有中国心。何谓中国心:吸收儒释道三家的智慧,然后化西。与时俱进,及时吸纳西方先进科技为我所用。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2017年秋季师资培训招生总公告,详情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