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欢锋:误以情识为良知指导下的读经实践之路上的自我反省与生命成长

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编者按:2019年9月25日晚,道中书院副院长王欢锋老师自愿为第39期宣导班、高阶八期铺垫班、师范一班学员集体分享——误以情识为良知指导下的读经实践之路上的自我反省与成长。

   以下为分享概要。



内文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诚心交流,人总要学会面对自己的。能够真诚直面自己,就是生命长进的第一步。

大家来到道中书院求学,都是很不容易的。今天的道中书院比起2012年的白羊沟有很大不同,当初白羊沟是在山里读书做学问,很少跟外界接触,但是今天的形势有变,我们不仅要读书,要研习读经理论,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去带动周围的环境,改善周围读经风气,所以不可避免的要跟外界打交道,我们称之为“宣导”。

2015年下半年,道中书院开启对外宣导模式,我们把读经宣导与师资培训进行了结合,这种结合对我们是有考验的。一路走过来真是有很多感受,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因为道中书院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出去宣导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带班,就连冯老师也不是经常在外整年的宣导,而我在这个团队当中是个例外。

从2016年开始,我个人一直在对外读经宣导,至今都没有停下来,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也是个考验。但是我扪心自问,我自己没有通过这个考验,反而感觉越往上走越走不动。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前面两年是有长进的,后两年是有点往下走的感觉。还好,当初读的经典没有完全失去作用,还是有点反省能力的,所以一直在跟冯院长做交流,我一直希望回来能安安心心好好读书。每次看到三个月高阶班的同学,甚至一年师范班的同学,我都很羡慕大家。其实,我很希望重新学一回,踏踏实实的做一回道中书院的学生,在这里呆上三四年。

其实,出名过早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在你没有真实工夫修养的时候,或者真实工夫修养不够扎实的时候,就猛然走出去,对生命的成长不见得有助力,甚至对我们生命真实的成长还会产生障碍。这几年,我感觉自己一直在障碍自己,想一想很庆幸,虽然这两年来自己生命没有往上长进太多,但即使堕落也没有堕落得很厉害。

这中间要特别的感谢冯院长,假如没有在道中这样的团队,我去了别的地方,没有遇到冯院长这样有霹雳手段的领导,我估计我的生命不是现在这样一个状态,可能比现在这个状态还要差。所以,我很感谢冯院长这四年来对我的包容和严格管教。没有冯老师对我严格的管教,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我出来也是冯院长推出来的,我退下来(编者按:2020年,王欢锋老师停止对外宣导,专心在本部带班)是冯院长的意思,但主要也是我的心愿。即使冯院长不让我退下来,我也想适当的退下来潜心读读经典。

人不能一直在外面跑,总在外面宣导,很容易沾染上很多不良的习气。从2016年到2019年下来助长了很多习气。而自己的反省能力有限,这样走下去对自己的成长是不利的,乃至于对道中未来发展也是不利的。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做一次重大的突破,可能会因为我个人影响道中书院的声誉,这是我不能原谅自己的。所以,我下决心退回来,重新的死过一回,只有死过一回才能大活一回。

冯老师曾经分享他的经历,我很受感动。十几年前,冯老师大学时代,就专心在国学方面,外出拜访四川名师李里先生,下很多工夫读了很多书,尤其读了半年牟著,读完后整个生命就活过来了!正是有了2014年冯老师的半年闭关读牟著的经历,整个生命大死一回又活过来了,才有道中书院今天的局面。

我感觉生命的不真实,总感觉自己学习新儒家的义理只是停留在学问上,只下了一点功夫,把蔡仁厚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通读了六遍,并且是大声读的。自己以学知识的心态方法学智慧,误把圣贤生命的学问当成知识的学问,这个根源得从小时候生命的经历和个人特质说起。

我从小记忆力很好,背的古诗词多,小学就开始养成一个习惯,喜欢像别人炫耀自己的知识,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被别人夸一下,就心花怒放,以此获得自己生命的存在感,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这个阶段。反省自己从小就有炫耀知识、炫耀学问的毛病,想想自己也觉得遗憾,从小没有人给我指出过这个问题。自己有点才情,喜欢写诗,写散文诗,甚至帮人写情诗。听人夸赞,感觉很好,其实是玩弄光景,生命是混沌、虚幻的。高中的时候沉迷于诗词歌赋,严重偏科,高考数学考了5分,2010年考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到了这个学校,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

喜欢文化,诗词歌赋,在大学参加传统文化社团,有机会到当地的读经班带孩子读经,看到《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从自身经历反省教育问题,开始发愿宣导读经。但当时那是一种情绪,不是真正的理,是失败的不甘。我背诵下了季谦先生的文稿,开始组织系里年轻的学生协助宣导,由我给社会、学校的家长分享关于孩子教育的道理,两个小时的演讲滔滔不绝,最后大家都把孩子送到读经班去读经。从那时起,我就不在学校上课了,还领着学校的奖学金,带孩子读经。

2010年,我跟家人提出“退学去北京,从事传统文化工作”,2011年下半年正式退学,去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上班,被杨贵学老师看中,到白羊沟负责图文编辑采集工作。杨老师是媒体出身,对文字把握比较精准,而我写文章容易错字和错标点,需要别人大改细改,被杨老师批评。我申请带班被拒绝,被批评了好几次也没改正,最后被婉言劝退。之后我给周主任发了很长的文章,大概五千字,打动了周主任。2012年下半年,结识张湘桐老师,在后来的宣导生涯中深受张老师的影响,到了中心幼儿园做推广工作,就是印发读经宣导手册,我耐不住性子离开了,去了北京泰伯学堂。

在北京泰伯学堂带孩子读经,在教育一线做教学实践,因自己性格里固有的三分钟热度,只认真了一周,读书带读的太快(和自己性格有关系,性格太急)。现在想想,读书太快不是好事,有效遍数少,无效遍数多,我是在求遍数,只是过脑不过心。所以,被发配去做后勤,开车、买菜、拉水,刚开始感觉有点成长,后面感觉有点屈才,耐不下性子,静不下来,没有办法在具体的事情上磨,当然自己也为学堂做出了点小贡献。后来,又转站北京翰林学堂,为了给新老师做榜样,自己四点多就起床读王教授的文章,晚上就研读牟著,奠定了现在宣导读经教育的理论基础。当时在北京,有学琴棋书画,2012年教大家吟诵,表面教吟诵其实是在宣导读经,但是感觉还是知识上的宣导。后来堂主理念有转变,我面临新的选择,意识到儿童读经能否长久的关键不在儿童,而在成人。在选择的交叉路口,我以对新儒家生命学问的认识为判断标准,最终选择来到道中书院工作。

总结下来,2010年前的生命是混沌的,2016年才对生命有一点清醒,但还是不够。牟先生说,当生命通达时,学问就通达;当学问通达时,生命就通达,此之谓“生命的学问”。之所以生命不通达,还是学问不通达,把经典当知识来学。

前几年积累了很多毛病,急躁、耐不住性子,缺少的是事上的磨练和师友的督促。个人生性浑浊,需要外力的帮助,惰性很强,动物性很强,反省到根上,和家庭环境有关。我们90后这一代人,都缺少吃苦。从一开始上学就有一种优越感,因为小时候读过唐诗宋词,记性好,考试成绩也好,一直不太愿意主动去吃苦。小时候没接受过吃苦教育,高中家庭发生变故才开始吃苦,暑假曾外出打工。大学毕业后,因为自身学历的优越感,还是耐不住性子,沉不下来,一直在努力改,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以改毛病难。季谦先生说,改毛病难还是割一斤肉难?只要愿意改一定可以。想想还是自己不愿意痛下决心来面对自己,所以一直屡犯屡改。除恶务尽,不可春风吹又生。

我很庆幸自己2016年来到道中书院,如果到别的地方,肯定更糟糕。从小就感觉,世界上的学问肯定有一种归宗,这种感觉一直在指引我,读经教育让我找到这种学问。虽然现实上我还有不足,但心是安的,九年了,始终没有离开读经圈一步。在读经圈很多人退转了,但我没有退转。在北京看冯老师编的书,认定冯老师对读经教育的认识高度,所以,2015年秋季来到道中书院,当了三个月的高阶班助教。

出来宣导之前就有很多毛病,没有重视自己的毛病,反而四年的读经宣导助长了我这一身的毛病,当然宣导也有让我成长。成长最快的是2016年,那是一股劲,其实是良知和情识的夹杂,做工夫时误把情识当良知。情识就是一股情绪,不是完全理性,半个月讲了三十多场,反响强烈,既是一股气也是一种良知,评价不一,看到还有很多孩子不读经,心里难受有气。2016年有成长,但习气还在,隐藏得很深,有时察觉到了,有时就晃过去了,宣导场次排得多,一天3-4场,一年讲了四百多场。10月份开始提着药罐子上讲台。我也反省,薛春黎老师出去宣导强度和我当年一样,但身体越来越好,而我越来越差,百分之八十是自己的原因,出去宣讲之前就有不良习气,熬夜、玩手机、话多,加上宣导生活不规律

话多不是一件好事,言多必失,冯老师回答别人问题一般两三个字,而我一般回答都是一两百字。宣讲助长了自己傲慢心,出去宣导不要骄傲,我们没有资格骄傲。我们似乎很不错,其实不是我们水平太高,而是用功的人太少。大家不要羡慕我说“王老师你的知识真丰富”,要是这样说我感觉你在“骂”我。大家要时常提醒我“王老师你怎么讲得这么好,你怎么做的工夫?”我就知道我要做工夫了。智及仁守很重要!

这几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误把情识当良知,认假为真,拨弄光景。希望大家以我为鉴,不要把读经理论当知识来学,而要当智慧来学,随时反省自己是不是“从良知而行”,这个问题只能问自己!

做工夫,有时是需要外力加持的,有两种路径:顿和渐。“顿”的过程中有“渐”,“渐”的过程中有“顿”。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顿上去的。但不能把对颜回工夫的向往,变成虚的东西,这样的话连曾子的工夫也没有了。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在我们做不到颜回的工夫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做曾子的工夫。努力吧!

下一期宣导班,不要冯老师说了,一回来我就直接把手机上交了,从一点一点的小事做起。急躁,还是爱表现,还是自私,宣导语速快、读书快、记东西快,还是私心;快了还有一个问题,知识点的漏洞多。下一步,我要做的工夫就是把之前读过的书继续读精准。误把情识当良知,就是把影子当成自己,天天活在自己的影子里,影子经得起晾晒吗?宣导读经是光明的,真是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晒的。但我们的人格修养真的是光明坦荡的吗?我们真的配得上“读经人”这三个字吗?我是很愧疚的。愧对冯老师的教导,愧对自己在读经这条路走这么久。

以前自己宣导读经是一股气,一种情识,台上讲课是一种状态,台下又是另一种状态。台上是理气夹杂的,下一步要化掉“气”,完全化成“理”。用“气”讲课就会累,用“理”则不会。每次反省都不长久,希望这次能够彻底长久,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走上读经教育这条路不容易,不管怎样,我一定会走下去!走到最后!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猪八戒是很笨的,但是他也可以取到真经,因为猪八戒跟对了团队。从加入道中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认定道中事业为自己的志业,在读经这条路上不会退转。自己从小就有文化情怀,我的生命走上读经之路不是偶然,因为我一直在寻找。虽然自己从小就有些习气,以后会更加努力改进,学习曾子的工夫。做不到一日三省,也要做到三日一省,起码做到七日一省。

这几年也是有些长进的,感恩冯院长的教导和督促。在外面宣导身体不好的原因是休息不规律,爱吃零食,加上在南方宣导多,吃不惯米饭就点外卖。每次改正都不彻底,到现在还是个“老大难”,反省自己的“反省能力弱”,做工夫一直向外求,包括婚姻也是向外求,根本问题还是内在的,即儒家说的“本体不明”,说白了就是心的力量没有完全发出来,没有从本心上做工夫。这些毛病改不了,也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本心的力量。

明年人生“三十而立”,我决定老老实实在书院呆上一百天,希望通过一百天起死回生。我希望通过明年100天的带班,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本心的力量。向外求,其实还是心的力量不够。找到本心的力量,才能转成内求。如果我实在不行,我就希望冯老师把我发配到“龙场”,人需要真正被逼一把。在学习的进程中,要把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精神拿出来。要立志把新儒家的学问做为根本,但儒家的学问不容易,是“刀锯鼎镬的学问”,要拿出这种精神,让自己生命真实化。想想宣导读经就是把自己整明白的过程,读经教育是生命的学问,就是通过生命去实践。我希望大家以我为鉴,不要只是建构知识体系,要用心去感受文化背后的圣贤本怀,随时随地去问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是干嘛的?应该是我们认知心主体必然的要求,是生命内在必然的需要,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我读经七八年的一些经历与感受。

希望大家把读经教育变成真实的学问,当成生命的学问。来到道中书院有很多的规矩,看似不合理,我们的规矩也许不合于我们的现实性,但一定是合于道的,不是用这个规矩故意刁难大家。想想被冯老师批评也是一种幸福,所谓“打过骂过才是亲弟子”!如果有时候实在太倔了,希望冯老师狠狠打我一顿。以后尽可能少让冯老师生气,少为我操心。在这个形势下,再不进步就很难跟上道中书院的脚步、跟上读经教育的发展。

2019年元旦,季谦先生讲过一段话:阿猫阿狗都能教读经的时代过去了,从今年开始,读经教育迈向一个新纪元。我希望所有走进读经教育的同仁都能够痛下决心,以我为鉴,做真实的工夫修养,既能够“立于礼”,又能够“成于乐”;既能够“智及”,又能够“仁守”,这样才能担当读经志业。立定生命的方向,以新儒家事业为人生终极事业,以读经教育为人生终极事业,一路前行,走向光明!

学员提问环节

问:我想问王老师,感情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

答:王老师回答:从理上讲“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现实上还要做工夫,良好的婚姻,良好的家庭关系,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即使求也是内求,而非外求。这么多年来,我还是“光棍”一条,也感谢老天爷,因为一直不成熟,所以一直是一个人。当有一天把自己修养提上来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当你遇到,你才能够更好的抓住机会,更好的承担责任。用王教授的话,就是男生要鼓励自己做男君子,女生鼓励自己做女君子。男君子和女君子结合,终生幸福。婚姻之道也是求道的过程,咸感久恒。我是如此勉励自己,也与您共勉!

文字整理:(道中书院)周敏

文字校订:黄颖一次校订,胡小芳二次校订,薛春黎三次校订

审核发布:(办公室)陈亿挺

延伸阅读:

  1. 王欢锋谈修行之端:读经人的饮食之道和恋爱之道

  2. 馒头非亲口尝过方知真滋味,经典非亲自读过方知真精神:王欢锋本部授课侧记

  3. 王欢锋:坚定新儒家义理方向,方能引领读经教育走向美好的未来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简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