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忻州陈俊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就是“经典诵读进课堂”,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编者按:2019年11月29日,道中书院·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信阳开幕,12月1日,各校代表纷纷上台分享读经落地推广、教学经验分享。山西省忻州市创奇学校陈俊杰校长进行了精彩的发言,现刊出录像以及文字速记整理,以飨读者。



山西省忻州市陈俊杰校长论坛分享尊敬的冯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陈俊杰,来自山西省忻州创奇中学,我们学校就坐落在五台山下,欢迎大家去旅游,来我们学校指导。我是一名高中学校的校长,同时我也是一名小学的校长,我们办有一所初中,还有一所中专学校,我们学校在我们地区是办学最齐全的一个综合性民办教育集团。这次来到道中书院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特别的感慨,也特别地感谢以冯文举院长为首的道中书院的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或者说开始认识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经典诵读的平台。我当时就在下面想,99年前,在湖南的一个船上,13个人开启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开始站起来的新中国,那今天在新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我们迈开了“强起来“的步伐,那么强起来,我觉得首先是文化要强起来,是我们的内心要强起来,首先是我们的中国精神要强起来,而我们的道中书院,恰恰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让我们的自身内心、让我们的教师、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家长、让我们身边的人强大起来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方法。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我想对于德育工作都有太多无奈,大家都知道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抓手,没有好的办法,这么多年来就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德育工作一步一步的倒下去,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孩子一批比一批难带,我们在前面呕心沥血、竭尽全力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向善向上的同时,还要防着家长不理解我们,老师们有没有同感?(鼓掌)说实在话,作为这个时代的教育人,我们很无奈,有太多的感慨,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能帮我们做好德育工作,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教育好我们的家长,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之幸。我是在2010年接触传统文化的,在N年前我们学习弘扬传统文化还有很多顾虑和担心,但是我要说现在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大家这几天,听几位老师都有讲到中央出台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可以讲领导人在多个场合特别强调我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来说,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突然国家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到国家战略位置来考虑?这是领导人提出来的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人讲我们中华文化,包括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肥沃的土壤上,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肥沃的土壤,我们几千年来才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才有我们这样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文明、几千年来从来没有断过,这是我们独有的一种骄傲,所以说我们不要拿着金馒头当饭吃,我们去崇尚西方文化,崇尚他们的价值观,而事实证明他们的价值观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资本,所以说,我们有幸成为这个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有幸遇到冯院长,遇到了道中书院,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不能辜负道中书院,不能辜负冯院长非常伟大的发心,来努力传承弘扬我们伟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经典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不要再经历我们的悲哀。我们不知道四书是什么、五经讲什么,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悲哀吗?过去读书人引以为豪的说,“我是读书人。”读过书的人,是高贵的、是身份的象征,现在读书人有多少对得起这个称号呢?没有读过书的人是残缺的人,读书要读四书五经、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去什么样的人能读书,大家比我还清楚,是极少数的人才有机会有资格读书的,但是出了那么多的仁人志士,那么多杰出人才,都知道“钱学森之问”,我不再细说,大家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比那个时代读书人多了多少啊,现在不读书的比那时候读书的人少,也就是说现在读书的人太多了,但是我们又读了什么样的书呢?记得我们读过的课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们读了那么多书,记得多少呢?对我们的人生、做人做事和自身和谐、与物和谐有多大帮助呢?(鼓掌)再看我们读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你没有读过就算了,如果读过,回想一下这些书里面教给我们的是什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律,教给我们的是自身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宇宙大道!但是可悲,现代的中国人不怎么读书了,不读经典了,今天来到这个会场的、接触传统文化的、到道中书院的都是幸运的,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感谢冯院长及道中书院的所有同仁们和感谢我们自己!这次来,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想寻找一条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十二年一体化的教育,怎么样用经典来浸润来培养我的学生,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周边的人、对社会乃至于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我在寻找这样一条路,所以来到了道中书院。一直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我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给了我很多的启发。那么,回去以后我坚决的要把此次学到的东西,像吴迪校长、张光琼校长等等老师们讲过的一些思想、理念、做法,融入到我们学校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的工作当中,探索一条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体化的教育的应试教育,传统文化和经典诵读的体制教育,比较科学的融合在一起的教育途径,来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和影响周边的其他学校,然后带动我们一方水土的人来学习和弘扬传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国家民族越来越强大,谢谢大家!(鼓掌)


    编者按:校长论坛间隙,会务宣传组史志芳老师对陈俊杰校长进行了采访,连缀成文,文字尚粗略,望智者观其大略。

记者:陈校长,您好!首先感谢您在会议间隙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陈校长先介绍一下咱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好吗?

陈校长:我们学校比较特殊,情况也相对比较复杂,因为我们有小学、有初中、有高中、还有职业学校,是由四所学校组成的一个教育集团,我们现在在校生大概有3600 多人,教师员工大概有400人左右,全校师生员工大概有4000多人。其实我们关注道中书院已经很久了,尽管我们这是第一次来,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这次我们总共来了13位老师,应该算是组了一个很大的团来学习的。

记者:陈校长,您刚刚提到说关注道中已经很长时间了,请问,咱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有多长时间了呢?

陈校长:我们是2011年就开展了经典诵读。那个时候我们接触了传统文化的一些老师,也接受了一些培训,当时觉得把经典文化引入校园是非常好的一个内容,把它融入到我们员工、学生的德育工作当中,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怎么理想,可以说没有到达到我所期望的预期,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探讨、探索一条更好的把传统文化、把经典诵读融入到体制内的教育和教学以及德育工作当中,一直在探寻这样的一条路。


记者:刚才您说到这是您第一次来参加咱们道中书院的校长论坛。那贵校在2011年就开始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而道中书院的校长论坛今年已经办到第六届了,相信贵校跟道中书院在推广经典诵读这一方面是有很多交集的点的,请问您这一次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才决定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呢,而且还组成了这么庞大的一个团队?
陈校长:因为这样的一些原因:第一,我们探索这么多年了,始终没有找到我最理想、最满意的一条路子,就是刚才说的:把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能很好的、科学的、完美的融入到体制内的教育当中。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路子,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道中书院,我感觉道中书院办的非常的好。我虽然说没有来过,但是从我们道中书院的微信公众号上了解了很多,咱们道中书院以冯文举院长为首的这支教师队伍都是非常有情怀的、非常有大爱的。所以我一直都是想来,这次终于如愿以偿;第二点,是我们今年刚刚办了一个小学,因为我们在初中、高中的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我感到因为有中考、高考在那儿,所以对于初高中老师的教学压力是很大很重的,所以他们把大部分重心都放在了提升成绩上面,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传统文化和经典诵读。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觉得相对来讲小学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而且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时机来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也能够很好的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当中。
新办了小学以后,更迫切地需要寻找这样一个在推广经典诵读这件事上有丰富经验的学校或者教学机构,来帮助我们做,指导我们怎么做才能跟小学教育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们现在是有这样的一个很迫切的愿望,这也是促使我到道中书院来的第二点原因;第三点原因是我接触传统文化、接触道中书院一直是得益于孟金松老师的引领。也就是上个月,王欢锋老师到忻州实验中学有过一个“新四篇”师资研习会,当时我们学校也是派了一些人参加了学习,我本人也去听了王老师的两天课,两天听下来感觉特别好,觉得受益匪浅,所以也增加了我对道中书院的向往,进一步促成了我们这次来学习的决心。

记者:现在此次校长论坛可以说时间已经过半了,请问在这一天半的学习中,您感触最大的是什么呢?或者说您觉得最有收获的地方在哪里,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陈校长:我觉得收获有这么几点吧:第一,这次是近距离的、亲身现场体会到道中书院的冯院长以及各位老师们这样的一种情怀和大爱;还有就是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参观了信阳春华学校,听了吴迪校长、张光琼校长、阿博老师、王莹莹老师的精彩演讲,非常震撼,震撼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真意切,震撼于他们对学生、对家长的一种高度负责。领导人讲要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就是负责任的教育,而以上几位校长老师,她们讲的把“经典诵读”融入到课堂当中,融入到语文、数学的教育当中,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当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教育,非常负责任的行为。她们不仅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而且一做就做了好多年。几位老师做的非常好,并且各有特色,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感觉此行非常受益。

记者:这一路听下来,相信您的内心已经对回去后在学校更有效地实施经典诵读有了更明确的思路和想法,是吗?

陈校长:当然有啊,我们就是来学习来了,以前有过一些探索,但是没有形成模式,也没有找到最合理的方法,这次来听到几位老师演讲,我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办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过去就有这种想法,但是怎么办?没有方法,没有路径。这次来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讲座,现在内心更清楚更明白了,感觉有方法有路径有步骤了,尤其是张光琼校长讲了以后,内心已经非常明确了: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怎么做等等。我们这次回去就是要下决心按照这样的科学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把“经典诵读进校园、进课堂,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这个目标工作推进下去。我们要早日成为像雨花小学、春华学校这样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这是我们的目标。

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做好了,我们能够辐射更多的学校,能够辐射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因为我们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有小学、有初中、有高中,这个从小初高12年,把传统文化融入进去,这对一个孩子成长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我们的理想还不光是把小学的传统文化和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做好,我还在探索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体化,怎么和传统文化和经典有机的融合,科学的融合,让12年传统文化、经典来滋养和浸润我们的孩子们,经过12年的这样的一体化的培养,和我们体制教育的结合,我觉得孩子们应该更受益,接下来我的目标就是探索这样的一条路径。并且内心是非常笃定是要一直这么做下去的。当下就不用讲了,贵在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记者:刚刚您一直有提到我们道中书院和冯院长的这种大情怀,我觉得陈校长您也是有这样的一种教育情怀、教育抱负、教育理想的,所以,大家今天才能够走到一起。经典里说“德不孤,必有邻”,相信在这样的道路上,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情,一定会感召到越来越多像您这样有大情怀和教育理想的人。最后,想请您谈一谈对我们道中书院举办这样的活动、或者说对我们道中书院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期许?

陈校长:道中书院做了很多的事情,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而且从方向的把握、从道理到理念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是非常认同的。已经有很多的孩子、很多的家长、很多的学校都受益了,非常好!首先我要为道中书院冯院长和道中的各位老师们点赞,这是我真实发自内心的。昨天我就跟冯院长讲:“你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真的,做的非常好啦,正是因为有道中书院的感召,我们这些有共同情怀和共同理想的人才会聚到一起。我们互相勉励,互相激励,互相促进,来共同发展,我觉得做的非常好。

我们的论坛一届比一届的人多,说明我们的感召力越来越强,说明我们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于此同时呢,就是人多了以后,交流起来可能不如人少的时候交流起来更充分和深入,我觉得以后办论坛可以拿出一些时间来组织校长园长做一些这种小范围的交流,因为这样的一个大论坛,大家互相交流的时间比较少,那么如果搞一个圆桌会议,小范围的互动式的交流,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和我们的大论坛结合起来,这就非常好了。

在来之前可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在调查表上可以设置一栏,这次你来主要是有什么样的想法?对我们有什么建议?针对大家的意见我们就会办得更好。我非常高兴看到道中书院近期的运作越来越规范,或许说道中书院想要做得越来越好,想要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必须有运行资金做保障。我就看见我们做得非常好,这是保障我们道中书院持续健康、更好的发展所必备的,我们不是为了利益。可以设置一个基金会,我们大家都是愿意、都是支持的。

记者:感谢陈校长,再次感谢您的配合,更感谢您给我们提出那么中肯的建议,谢谢!




延伸阅读:

   1.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道中校长论坛打造互学互鉴平台

   2.考察是前提,宣导是关键,行动是根本:再造书香门第、构建特色学校

   3.一般学校转型读经,该如何推进?步骤如何?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点击:【薛春黎王莹莹吴迪共同授课】河南驻马店12月29日—1月1日“六小篇研习会”公告


推动学校读经的引擎~道中书院·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