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理生气,尽而不尽,无待犹兴,做历史大流中的砥柱豪杰!

道中书院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道中书院第一期牟学进阶班于3月27日如期开班,冯文举院长精心设计课程,除了对牟先生的“新外王三书“及《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深入研读,道中书院青年才俊集体分享,并有特邀嘉宾分享牟学精神。


企进牟学


 3.28晚,道中书院·牟学进阶班(第一期)开班首讲:道中书院院长助理葛巧芳老师——《企进牟学》

1.来道中有三类学员(你是哪一类?):①有生命的自觉,因自发有一种忧患意识而来;②生命的困顿,困而来求知;③他人和外力的牵引或裹挟,勉强而来。2.我认为自己是有生命自觉的一类。孔子十而又五志于学,我在那个年纪,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对自己、对社会有忧患意识。3.2005年接触读经,带领学生少量读经,十年后才“等”到道中书院的出现。2016年规划一年来道中学习,半年的学习,半年的“4+3”宣讲,一年的成长胜过过往三十多年。4.我们中大多数是第二类,但无论你是怎么来到道中的,学会放下,尤其不要纠结,回归简单,用一颗纯粹的心灵,投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5.读书遇“难”,怎么办?第一要有志气,季谦先生怎么读经?怎么读牟著?我们就怎么读经读牟著。季谦先生当年听不懂牟先生的课,鼓励自己:“听不懂有两种,一种是讲者本身理路未清,故做高深,当然令人莫明其妙;另一种是称理而谈壁立千仞超过听者的程度,所以难以契会。” 听不懂,但对这样的学问有一种心灵上的震动,庆幸遇此绝学,愈发发奋学习。第二是要拿出一颗真心,用简单的心去读。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读牟著亦是如此!要用心去读,用心遥契圣者先贤以及牟先生的心灵。第三是要惜福,我们来到道中,跟上了道中的快车道,“内圣外王”不是口号,不是空头理论。道中书院的课程架构和宣导推广志业,我们就是在朝内圣外王一步步迈进!第一期牟学进阶班我们赶上了,我们更要精进,不可松懈! 6.诵读经典,企进牟学,如果我们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却比常人看到了更多的黑暗?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我们要自救而救他,救他也是自救,我们不要被黑暗淹没,我们要继续努力,继续提升,永远向上走,读五大部,读牟学入门班,读牟学进阶班,读大牟班。难?读不懂?一迎难而上,多读,反复读;二反回来继续好好读经,好好读王教授的文章。读经教育三把牛刀,哪一把都离不开牟先生。总之做读经教育的三好学生:好好读经,好好读理论,好好读牟著。


事业与学业 


 3.28晚,道中书院·牟学进阶班(第一期)第二讲:道中书院副教务长郑璐达老师——《学业与事业》

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道中体会尤其明显,因为周围的人成长太快,你进步慢一点就被落在后面。在道中,是事业与学业的合一。

2.带班必须心神凝聚,念兹在兹。当生命稍有松懈,学业和工作很快就会出现“漏洞”,冯院长即会敏锐提携。

3.为什么过年?不过年不知道自己多少岁。每次牟学班分享,也都是在提醒我们这一个月自己进步在哪里。

家人交流时总在问:未来的5年、10年的目标是什么?

开始有些迷茫,而在牟学中“理性架构的表现中”深有受益。

4.在道中的课程中,“陈寅恪、梁漱溟、牟宗三……”,很多的名师硕儒让我们心生向往,那些生命给了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可以跳出这个时代,与之相契合。让我们可以勇敢地去做出决定!

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和生命的向往,所以想要去追赶。

5.学问通达处即生命通达,生命通达处即学问通达。在喜怒哀乐中反省,在起居作息上磨炼。《尚书·大禹谟》说:“正德利用厚生”。律己要严,对人要宽。

6.立内圣,开外王。磨练心性,提升自我,从容应对接下来的人生挑战。




牟学,教我从习惯到自觉 


 3.28晚,道中书院·牟学进阶班(第一期)第三讲:道中书院第一期大牟学班优秀学员、叶彤老师——《牟学,教我从习惯到自觉》

1.我时常反问自己“为什么今天我愿意坐下来看牟先生的历史和政治书籍?”从小对历史和政治就不感兴趣,此刻我明白了:因为历史和政治是人类理性的一种表现,我的理性中本含有这部分,就如牟先生所说:“从人类理性的角度看历史,从而了解历史精神,文化意识,文化形态,通过此看历史,,更了解人性;二,更了解人类之前途与各民族之所以有未来之故。

2.牟先生说:“人的主体自由有三态:道德主体自由、艺术性主体自由,国家政治法律一面的主体自由,中国所充分发展的是前两者,后者为中国之所短”,也是我之最短。今天我要准备去宣导,要领导一个学校,不了解时事政治怎么能行,而幸运的是我加入了同学会,冯老师总会在群里发时事政治的文章等,正是我急需的欠缺的,我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弥补这个版块。

3.人成长的终极目标:生命与理性的统一。此经历三个阶段:一道德主体之挺立,即理性的作用表现;二在道德主题挺立的基础上开出理性的架构表现;三最终达生命与理性的统一。当明白了方向,一切行动就少了迷茫和徘徊。比如:做为学校管理者,我将不惜一切代价成就老师家长学生学习明理,即使他明理了就会远走高飞;比如:好学生转到学堂了,即使他去学习意味着其他老师将分担工作,更辛苦,即使花费更多的钱财,都没关系。牟先生说:“何谓教?凡足以启发人之理性,通过实践之途径以纯净化人之生命以达至最高之圣境者即谓之教。”

4.牟先生说“恶的根本在于陷溺其心,而善的根本意义就是从陷溺中超拔出来而归于怵惕恻隐之心之自己”。而近日在整理进阶宣导班的心得分享时,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道中所有的学员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生命成长的历程和方向,即从陷溺中超拔出来而归于怵惕恻隐之心之自己,而道中的价值和作用就是协助大家为善去恶!

5.我更明白了季谦先生一段话的含义:“牟先生之文章,不论大论与短篇,读之,可发天光;读之,可启智慧;读之,可接五千年之历史大流;读之,可开四万里之人间眼目,读之,能令顽者廉,懦者立也!”

我发愿:五年后,我将来道中再来一次一年的大闭关,学牟学!也祝愿大家一起紧跟道中步伐,学习牟学,追求生命与理性相统一的人生。




志道乐学,返本开新


 3.29晚,道中书院·牟学进阶班(第一期)第四讲:“百日筑基”·中阶十四期主教李恒老师——《志道乐学,返本开新》

每次讲课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今天的“满身铠甲”,是因有昨天积淀的“遍体鳞伤”,冯院长的“逼”,让我们用做到的方式证明我们能做到。

1,既然是讲牟学,道中牟学“四入门”《中国哲学特质》《中国哲学十九讲》,开篇就讲中国有没有哲学?有!但是在这个时代不显,中国是实践理性,智慧的学问,生命的学问,是成圣成贤的学问,是人本身的学问,“人”的学问。《牟学四入门》有一句:肯认道德主体,开辟价值之源。

2.中国虽有文化生命的高度,但是在客观现实世界的表现不足。“仁政民本”思想既没有开出民主政治;“正德利用厚生”“开物成务”也没有开出科学知识。

是否为发达国家?民主和科学成了当今时代的衡量标准。

3.牟先生对此提出三统并建:

①民族文化生命立本的问题(道统的继承)

道统:有治道无政道,有道统无学统

②建立民族体制的问题(正统的完成)

学统:思辨理性,知性主体,中国文化不注重此,故未开出学统。

③发明科学知识的问题(学统的开出)

统:西方的“民主”只是浅薄、片面、平面化的民主,而未以人的内在道德主体为基点。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本质意义,是新儒家面对现代社会,贴近生活世界的根本。“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中国之所以没有政道,就是中国文化生命没有开出学统。政统是由学统开出,是知性主体在政治上的运用形成民主政治。


三统并建说,意在强调想,学习重视“知性主体”开出民主科学。既是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的融合。

4.民主科学是共法,人类发展必然会出现。吸取西方文化成果,需借鉴学习西方文化。在本民族的文化生命中开出科学民主政治 。

5.新文化运动虽然也是学习西方全盘西化,只是照搬照抄,没有解决问题。新儒家全盘化西,由道统开出学统政统,(良知坎陷)独立运作,但是一旦发展出现问题,人的良知又出来矫正。与西方的原本科学民主不一样,故新外王。

6.中国文化是理性之运用表现,非理性之架构表现,中国要在现世界立得住,在内圣外王处必须有此一转。(内圣—知性—外王)

7.新儒家传承之脉络:

一代保留主体性,客观性不足。

二代(牟)开创,融入知性主体,客观化。

三代(王)转文化为教育,学术殿堂、理论变成现实。(文礼书院,以教育为抓手为三大志业培养三大人才。)

四代(道中)面向体制,开拓全民读经,以广度支撑高度。




以理生气,尽而不尽


 3.29晚,道中书院·牟学进阶班(第一期)第五讲:道中书院讲师团范琳老师——《以理生气,尽而不尽》

1.经是理,史是事。理要在事中行,必有艰难险。

2.中国自古就有“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尽心尽性尽伦尽制的圣贤境界~夏商周)。亦有“综合的尽气之精神”(英雄豪杰天才境界~两汉)。但无“分解的尽理之精神”(此是科学与立法政治之精神~西方耶教,阶级对立)。

3.以气尽理则皆可断灭,以理生气则生生无穷。

4.生命是最麻烦的东西。有人说“征服世界容易,征服自己难”。征服自己就是对付自己生命。所谓对付就是如何来调护我们的生命,安顿好我们的生命(不是从生物学的讲而是从道德上去把握——立德性主体)。

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尽而不尽的过程。珍惜每一个当下,尽心尽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3.29晚,道中书院·牟学进阶班(第一期)第六讲:道中书院讲师团史志芳老师——《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唯有崛起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

人生一定要立一个最高的标准,立圣贤之志,挺立自己的生命。

2.有人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道中的“神奇”在于,她能把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锻造成“千里马”。

3.为什么人的生命没有大突破?那是因为没有大死过一回。

4.站在台上宣讲的人不是你,而是在为古圣先贤的代言,那背后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道中每一讲师背后的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精神。

5.我们能看到夫子的痛苦,却很难看到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过往不念,当下不负,未来可期。




握住生命之“真几”,立定宣导大志业


 3.30晚,道中书院•牟学进阶班(第一期)第七讲:道中书院讲师团首席讲师胡小芳老师——《握住生命之“真几”,立定读经宣导大志业》

1.走进历史是为了挺立道德主体。读牟先生书的感受:一是看见生命“艰难”的曲折之必然,因为生命底色的“苍白”,这是时代的共业。生命被“物化”而不自知,而在牟先生的学问浸润下,照见物化的躯壳的“掉落”,理性对付物化的生命,最终内在生命得以调护与矛盾融合。

二是读书的喜悦。尽气与尽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小时候读历史很痛苦,因为没有生命的感受,没有那种历史的精神,这次研读感受到历史背后的真生命,犹如灵光爆破,开启走入了温情的历史之门。民族也是一个生命。 

2.这不是个鼓舞人心的时代,整个价值观念体系崩塌,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想的冲击,我们本有文化体系的支离破碎,导致内在的分裂,则为空心;表现在外,则为冲突。今天的时代风气正熏习着每个生命,我们是选择被裹挟前行还是逆流而上?

各种思想冲击着,此时要想安身立命,要知道未来的方向,就需要追根溯源,“新外王三书”带我们找到文化的根源:“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以德力取胜,尧舜让天下于天下,综合的尽理精神全然朗现。政权和治权都归于一人,若无圣君贤相,一人独大就会导致革命,综合的尽气精神终会气尽,反抗无效就会顺从,生命物化。

西方以自然为主体,中国学问是以生命为主体的,正德就会有文教的产生,要想延展外王事业就需要有西方客观的思辨理性构建架构体系。

3.人禽之辨——人跟动物不一样,人的道德心灵有整全的思考。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才为人性使然。

夷夏之辨——用礼乐教化的文教去协和万邦。

义利之辨——道德意识,我们心灵必然有的追求。

4.新时代,我们的使命担当是什么?

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仁德精神,重启道德价值观念。唤醒每个人本有的仁德之心,这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情。孔子通过二帝三王之道振拔人心,宋明理学家辟佛老以唤醒我们的本位意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今天我们要宣导。

5.道中在做两件事:宣导读经和成人师资培训。冯院长说:“我不是放不下事业,我是不忍心放下教育”。

道中以季谦先生终生志愿为志业,一以贯之:横开广大——全民读经;纵开高明——文礼书院。道中定位推广体制读经以开全民读经,用广度支撑高度。读经志业需要人才,人才在哪里?怎么培养?宣导来发现人才,道中师资培训来孵化人才,最终又在宣导实战中淬炼人才,同学会就成了中间的纽带,道中战略的理性表现及道中的精神,是综合的尽理精神和分解的尽理精神之统一。

6.当下如何落实?(实践学问:立本体、开工夫、证境界)

先好好打好基础“老实大量”读经、研习读经理论,下沉在每天的课业中做扎实功夫;中间以牟学充盈,训练构建理性架构之能力;最后落地仍读经教育,关怀世道,解决时代问题。

理想,不只是一个”未来的未实现”,其原意是根于道德的心,真理想必定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实现。我们要立志成为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心有所愿,必有所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无待犹兴,做历史大流中的砥柱豪杰


 3.31晚,道中书院•牟学进阶班(第一期)第八讲:道中书院讲师团团长薛春黎老师——《无待犹兴,做历史大流中的砥柱豪杰》

1.对历史的判断有两种:一是历史事实的判断,一是道德判断。两种判断不可偏废,道德判断为本源。

司马迁用的道德判断:孔子有其德而无位被列为世家,因为孔子的精神思想是代代相承;项羽被列为本纪是如此,伯夷叔齐亦复如是。

陈亮与朱熹争汉唐,陈亮看到了汉唐之“势”,事实判断。朱熹认为是脏唐臭汉,陈亮从现实功利上看历史,肯定汉唐的功业,比如汉代经学的传承,经世致用;唐朝的贞观之治。

2.当代的新儒家的三大志业:道统的继承;学统(科学)的开出;政统(民主建国)的完成。道统(心性本体)继承,接续圣人恻隐之心,是仁之本体。要实现仁心不容自已之向外之伸展,科学是材质条件,民主是形势条件。菩萨心肠,要救众生得有点药学知识,科学成就之,民主制度保障菩萨心肠之人的存在价值。

3.我们今天看“新外王三书”是为了更好地开新外王。良知是无待的,现实是有待的。我无待而兴,就是良知的作用。良知本来就是自动自发自觉的,而要开新外王,就要有理性的架构表现来助成之。

4.为什么我管不住自己,不能归于纯粹呢?因为我们是人,生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超越的力量,一种是现实的力量。良知本体是天理所在,促使我们向内向上提升自我。物欲是下堕的向外向下之力量,我们常常天人交战,良知与物欲的交战,形成了历史的兴衰交替现象。良知提不住自体,良知扭不过欲望,历史走上衰堕。人类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的良知要提得住,扭得过。立住自己,久约长乐,挺立天道,长治久安;立住生民的命,免于历史的一治一乱。

5.当官是为民请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不可能总遇到圣君贤相,这个地方的保证需要政道,就是理性的架构。中国历史只有治道而无政道,获得政权用打天下的方式是非理性的,尧舜禅让是理想。中国把治道(对一个人的要求是圣君贤相)发挥到极致所以也延续了几千年,君主无理性,士大夫以死捍卫道,尊道不尊势。但这样对一个理想的人过于依赖。中国政治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因为缺少了一个客观的理性架构的保障。理性的架构很重要,道中书院在读经届忧患之际依然保持生机,靠的就是仁心和理性架构。

6.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永恒的理性永远存在于天壤间。西方人在架构上表现到极致,因其对上帝的依赖,没有仁之本体的树立,良知未显发,所以疫情之下暴露出西方文明的弊窦,所以要摄智归仁。




特约嘉宾分享


常玉贞老师寄语:

我非常期待来道中,希望把道中的“三个馒头”,成为我生命中的“三个馒头”。

读到牟学,虽然学时也是懵懵,但还是感受着生命被振拔,当在现实中遇到艰难的时候,她会升发出心的力量。期待有机会一起共学适道。




END

编辑:(主教)胡小芳
审核:道中书院文宣部


   1.内蒙古李升:来之前,我把头发剪短;来之后,我立即申请道中分院

   2.我来道中,所为何事?

   3.阜阳王传美:批发比零售更有力量,感谢道中,批发了这么多宣导员

   4.迈开腿、张开嘴,去宣导:以前别人叫我刘老板,现在改叫刘老师了

   5.南阳李园园:读经,仅凭一股热情,没有立于礼的工夫,是走不远的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12+12”进阶宣导班往期信息汇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