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谈援助叙利亚项目的挑战及启示

2017-11-08 李孟宇 中国红十字报


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10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援外项目组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中国红十字会将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向叙利亚援助多组移动医院,并提供疫苗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派员出访叙利亚,也是继2014年中国红十字会援助缅甸北部克钦流离失所民众后,再次进入武装冲突地区开展国际援助,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武装冲突地区国际援助的新突破



中国红十字会援外项目组回国后,中国红十字报记者采访了项目组组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


Q1此行为何选择了叙利亚,期间遭遇了哪些困难?采取了什么解决方案?



孙硕鹏:这次援叙行动是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外工作部署,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主要是饱受战乱疾苦的叙利亚民众人道需求十分迫切,叙利亚红新月会向我们发出了呼吁和请求,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红十字组织应当及时伸出援手。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使命是减轻人类苦难,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尤其是在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状态下。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重要成员,进入武装冲突地区开展人道援助是使命使然、职责所在,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在武装冲突地区开展人道援助,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国际援助。叙利亚战争已经持续了近7年,虽然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已经结束,但是局部战事从未停止,在我们去的大马士革周边3公里外就是反对派控制的地区,零星交火不断。因此,此次援助行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安全问题。此外还有交通问题,一般的航班没有,我们项目组一行5人来去需要辗转到阿联酋、科威特,去大马士革的航班上只有我们几个是外国人。如果 43 34176 43 14940 0 0 3837 0 0:00:08 0:00:03 0:00:05 3836直飞,从北京到大马士革不过7个多小时,我们却用了20多个小时。


在叙期间,我大使馆和叙利亚红新月会都十分担心我们的安全问题,战争中叙利亚红新月会已经有65位同仁牺牲了生命。为了落实和评估我方援助项目,经与叙利亚多方协调,我们冒着可能遭遇炸弹袭击的危险,前往政府控制区与反对派控制地区交界的社区走访难民和流离失所民众,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叙利亚红新月会和有关部门也非常感动。



下一步可预见的困难之一是援助项目的运输问题。我们计划援助的大型流动医院和疫苗都比较特殊,流动医院体量大,每套由两辆大巴、两台救护车组成,需要走海路,穿越马六甲海峡、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才能到达目的地。而疫苗则需要冷链空运到叙利亚。由于中叙之间暂无直航航班和航海路线,流动医院及疫苗的运输将面临极大困难。另外是派驻工作组前往叙利亚开展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及项目效果评估等一系列问题。但相信在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及其他各方的积极沟通协调下,这些问题都能克服。红十字会所从事的就是极端条件下的人道工作,像叙利亚这样的地方,一般的组织进不去,更需要我们发挥作用。



Q2此次对叙利亚的援助,预计将为叙利亚带来哪些改变?对下一步有何计划和期待?除了叙利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将继续提供人道援助的国家和地区是哪些?有何规划?



孙硕鹏:此次中方援助的大型移动医院,可将医治、体检、筛查等功能直接送到社区、学校、避难所,对于基础医疗和医疗急救系统受到极大破坏的叙利亚来说,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了战时和战后卫生健康和医疗转运体系,用叙利亚红新月会主席的话说,这是雪中送炭之举。疫苗援助对于战后的疫情控制和切断流行病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在叙利亚看到,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叙利亚红新月会运营的医院收治了很多来自苏丹、索马里、伊拉克的难民,我们捐助的大型移动医院,还将为这些难民带来实际帮助。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叙利亚援建一所儿童假肢康复中心,为残疾儿童提供智能假肢。去叙利亚之前,一家公益组织找到我们,希望借助红十字会国际援助的平台联合实施这个项目。通过我们在叙利亚的考察和评估,这个项目非常贴近当地的人道需求,叙利亚红新月会同仁也很期待,经过论证后完全可以落地。


其次,我们计划在国内组织以“救救叙利亚儿童”为主题的互联网众筹活动,以此培养公众的共同体意识和精神。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国的人道需求,也应有一种胸怀和责任关注和支持其他国家和人民,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社会文明程度也应相应提高。11月11日,我们不仅有“互联网商业消费狂欢节,还应有一个“公益消费狂欢节”。公益消费或者捐助不仅为了国内救灾救助,还应向其他国家陷入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


“丝路博爱基金”成立的目的是动员社会力量,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道需求,优化人道服务供给,发挥民心相通的作用。今后,我们将在总会援外工作部署下,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继续资助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实施中巴急救走廊”项目,并向其他沿线国家和“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走廊推广,联合国际和所在国家红十字组织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到哪里,民生项目就援建到哪里”的目标;二是继续开展“一带一路”人道救助计划。我们已经启动了阿富汗、蒙古国先心病患儿救助行动,下一步将向更多的地区和国家推广;三是开展海外“博爱家园”项目,支持“一带一路”发展国家社区卫生、防灾减灾和扶贫项目。目前,我们已经在缅甸、柬埔寨以及非洲地区启动了这个项目;四是落实好总会和国际联合会共同开展的博爱单车全球志愿服务行动,通过倡导志愿服务和绿色出行,提高人道服务的可及范围;五是按照总会援外工作部署,继续探索在武装冲突地区开展人道援助项目



Q3此次前往叙利亚武装冲突地区开展人道援助项目,对于中国红十字会参与国际人道主义事务,彰显大国红会责任有何重要意义?



孙硕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认为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武装冲突地区提供人道援助,是红十字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作为项目组成员,能够承担具体实施任务,我感到很光荣。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遍及全球的人道主义运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责无旁贷,也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始终恪守使命,紧紧围绕国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积极开展国际人道救援和民间人道外交,按照陈竺会长所提出的,将“一带一路”真正打造成为传承人道精神、汇聚志愿服务、整合公益资源、深化国际交往、推进民心相通的人道之路、博爱之路




Q4通过本次行动,您对红十字组织参与国际人道援助行动有何思考和建议?



孙硕鹏:首先,要勇于面对各种境遇和挑战。国际援助不是单纯的援助和被援助关系,是互相学习的过程。这次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叙利亚红新月会同仁的工作,感受到我们在帮助他们,他们也在帮助我们。叙利亚特殊的战争环境,极大地提升了红新月会的能力,也锻造了队伍。在那样险恶的条件下,叙利亚红新月会直接深入最易受损民众开展人道工作,积极动员和争取国际援助,在自身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履行国际义务、救助他国难民。战争爆发以来,已有65位叙利亚红新月会同仁牺牲了宝贵生命,其他同仁仍前仆后继、一往无前地行走在人道之路上,这些都让我们深受感动,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对于红十字会来讲,危机和危难是最好的老师,敢于拥抱困难和挑战才能提升能力和素养,勇于实践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第二,要有协作精神。当今时代是一个高度社群化、平台化的时代,一个现代组织首先要具备协作意识和能力。对于国家红会来说,对外要积极融入国际红十字运动这一大平台,更加适应多边工作机制和思维习惯,借力借势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在平台中不断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比如,中国红十字会联合红十字国际组织开展的博爱单车项目,就很好地体现了多边共赢的工作理念。对内要发挥枢纽性社会组织的作用,善于动员和联合国内NGO组织和公益合作伙伴开展国际项目。比如,“丝路博爱基金”联合邓飞“免费午餐”等团队发起的中国公益组织联合援非行动,此次与公益机构合作援建叙利亚儿童假肢康复项目等,都在尝试走协作共赢的道路。总之,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为红十字组织职能发挥和资源动员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应以更加宽广的全球化视野、更加博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开创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境界。




文/李孟宇

摄影/王敬


本文出自《中国红十字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