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济”战“疫” 不松懈!

仰望优秀学子的 科济 2022-08-25
ti


当我们看到各种数据的居高不下

封闭管理地区的层层扩大


单一的封闭生活

难免造成恐慌和烦闷


跟着“科济”,解答你的一切疑惑


Part 1 你想知道的防疫小知识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确有此事!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微博


2022年3月14日,一条名为#德尔塔克戎变体开始传播#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这种新型病毒变体仿佛是两种病毒变体的“合体”,既含有“德尔塔”,又包含“奥密克戎”,因此民间将其称为德尔塔克戎(deltacorn)。

来源:Shishi Luo, et al., (2022),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2.03.09.22272113.


在对临床分离得到的病毒进行基因组测序后,发现在在S:214EPEins之前有一个断点前后发生了Delta 替代等位基因部分频率的变化,暗示这个地方出现了 Delta 和 Omicron 的重组。

是“合体” ?还是基因重组 ✅!



这里的“合体”,即新冠病毒基因的“重组”。新冠病毒作为一种RNA单链的病毒,在自身复制以及不同宿主寄生的过程中充满不稳定性,从而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新组合
 
通过对患病样本上病毒的分离培养,以及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可以在核酸层面上认定德尔塔克戎的存在。与此同时,重组也导致了病毒结构,即蛋白质层面上的变化。德尔塔克戎变体的主干来自德尔塔变体,其刺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则来自奥密克戎变体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就算新的变体来源于两种变体,但目前还没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德尔塔克戎的传播特点和毒性就是两种原有变体的简单相加。

 
新来的德尔塔克戎还有待研究,原有的德尔塔和奥密克戎还依旧蔓延在各省各大高校。对于疫情,相信各位同学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关注上海发布里的数字和涉及地区,以及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惊雷和他的小伙伴们”

 


上海发布直播,来源:@人民日报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恐慌来源于未知


有关新冠病毒的科学防疫方法

也正随着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

不断更新


这些小知识,你都知道吗?


01

为什么需要接种新冠疫苗?

我可以只靠个人防护战胜新冠吗?


这种假想显然是不存在的



 

我们知道,控制传染病要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来入手,个人的防护至多是从传播途径来降低新冠的传播。然而随着病毒变体以及人员流动的增强,想要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来防控新冠病毒是不现实的。

除此之外,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前,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而接种疫苗则可以说是保护易感人群,通过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功能的。疫苗作为一种减毒/灭活病原,免疫系统在接触到后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对抗,而另一方面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则将这种病原的信息记录下来。当人体再次遭遇同一种致病原时,已经存在的相应抗体马上被调动来对付“敌人”,达到“更快、更快、更强”的效果。因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防控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的重要手段,也可降低重症病例死亡的发生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更有利于群体免疫屏障的生成,加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来源:《工作细胞》第二季第二话

 

02

原以为是“一劳永逸”

可为什么接种疫苗后

还会感染新冠病毒呢?



接种疫苗会使人体产生面对病毒侵入时产生中和抗体。中和抗体的存在是疫苗起保护作用的基础。而生成中和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中和抗体的产生对于疫苗保护效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根据前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接种加强针后更是可以使中和抗体浓度增加十几倍。但是,产生中和抗体不代表疫苗就能起到保护作用,还需要抗体达到有效的浓度,并且由于个体差异,相同浓度的抗体对不同人的保护作用可能也不同。我们可以用保护效力来衡量疫苗是否能使我们免于感染。截止到2021年初的数据显示,新冠病毒保护效力为79.34%。随着接种时间后时间推移以及不同个体差异,疫苗的保护效力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但疫苗对重症的预防作用是稳定的。



03

从阿尔法、贝塔到如今的德尔塔克戎

新冠病毒的变异

是否会影响疫苗的保护能力呢?



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目前达成共识的是,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降低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率,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必要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哦~



04

看到每日通报的数字里

总是以“确诊+无症状感染者”标注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中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标准,新冠病毒的确诊病例需要同时满足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相关流行病学,确诊相关临床症状表现。而无症状感染者只满足病毒核酸检查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需要集中隔离14天并做进一步检测来进行判断。
* 特别提醒:无症状感染者虽没有临床表现,但也可能存在传染性哦。 之所以需要分开通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一过潜伏期就转变为确诊病例,也可能自始至终无症状,直到两次核酸阴性。但无论怎么说,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核酸检测与集中隔离,并且需要配合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是不是觉得有些弯弯绕绕,不明所以?看看这张表,一目了然!


指     标
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
病毒/血清学证据
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未接种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咽痛、乏力、干咳、嗅觉减退等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暂无临床表现,一旦有临床表现即转为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期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曾接触过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聚集性发病
无症状感染者不一定具有相关流行病学史。目前可以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例分型收治,确立隔离管理和和治疗方式
发现即隔离,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集中隔离14天并做进一步检测来进行判断,如果在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则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公布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

 

Part 2  你想了解的封闭生活


突如其来的疫情

妨碍了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却抵挡不住

我们热爱学习的心


《我们的一天 | “科济”的vlog》


此次我们采访了几位同学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他们在封闭期间的科研与学习的感想吧~

1
研究生阶段,个人对学习生活的状态、节奏的把握性都更强了,不再是课程带动学习,而是和导师、同学们一起对所在梯队的方向进行探讨研究。

在本科进行了基础的知识储备后,新的学习模式让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不断输出、找到自己手中所做事的意义,并且在浩瀚的知识体系中做出微小的贡献。放下一些功利心,也许就不再需要和同侪“卷”成绩,而是感受探索知识的平静与充实。,合理安排时间,研究生的课外时间也十分充裕!
最后,不论什么阶段,都是在认知自我和认知时间的过程中寻路,希望自己不惧探索、勇敢付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邵彦羲-21级硕士研究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邵彦羲同学在处理实验数据


2
今年的疫情来势汹汹,时间仿佛又回到了2020年的春天,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了,上海的学校基本都封校或是停课,小区也在逐一筛查或封闭管理。但是这一切又都是井然有序的,大家都已经没有了疫情初期时候的恐慌,而是积极配合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在这艰难的时刻,我们的科研与学习也依然没有停下,在学校和医院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有幸可以继续我们的实验与学习,这期间,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导师,他全程陪同着我们一起,不仅为我们解决学术问题,还为我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因为排查力度的增加,医疗人员人手不够,实习生也被派了出去,看着身边不断走上前线的朋友和同学,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对此我们更应当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遵守秩序,不聚集,不乱跑,严格佩戴好口罩,不给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们增加负担。
抗疫工作尚未结束,如果我们不能上前线,那就做好稳定的大后方,我相信我们终将胜利,上海加油!中国加油!

马文静-21级博士研究生-医学院


马文静同学坚守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


3
我们是不幸的,在樱花盛开的3月,突遭疫情;我们又是最幸运的,和所有人在一起同心战疫。疫情发生以来身处南校区的我简直是处处破防:全心全意不辞辛劳,从早晨六点半干到深夜十点的南苑食堂叔叔阿姨们;响应学生需求开设南校区临时小超市;24小时在岗待命的保安师傅;开群即爆满的志愿者群……同济人同舟共济,我们被保护得很好。
封校后,不再能去彰武路校区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而只能在线上交流。导师十分关心我们,了解我们的现状,安慰我们不要焦虑,并认真负责的进行指导,一周一次的大讨论没有中断,科研与学习依然是进行时。我们相互鼓励,共同前行。
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便能“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方奇海-18级-飞行器制造工程

            

新冠病毒总是在变异
未雨绸缪
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是有必要的

科学知识的传递
能够有效消除我们的恐惧

消除恐惧,坚定信念,“科济”与你在一起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跨越
校园里悠悠绽放的早樱和玉兰
正在等待与同学们重逢

摘掉口罩,满溢微笑
那一天必将到来

* Tips:特殊时期无论是自我隔离还是必要外出,“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防疫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仍应牢记在心!


来源 |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人民网(ID:people_rmw),上海发布(ID:shanghaifabu),宁德市科协(ID:fjsndskx)
文案 | 王远嘉、吴晟钰
制图 | 杨雅婷
编辑 | 黄佳妮视频 | 傅罗银
校审 | 郭宇婷、程雁翔责编 | 孙羽捷、张绣宇

更多科普资讯

请关注同济大学学生科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