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要】首部中国易性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发布


    我国首部易性症多学科专家诊疗共识日前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2年第32卷增刊上全文发布。

    该共识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陆峥教授领衔来自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精神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性医学科及医学伦理科的18位专家共同撰写。

    易性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内在性别身份体验与出生生理性别不一致为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患者渴望通过激素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式使身体尽可能地与所偏爱的性别身份相一致。


    易性症的治疗过程比较特别,虽然属于心理疾病但是最终的治疗方案在内分泌科和外科,涉及多学科协作的诊疗过程。患者就诊过程比较艰辛,常常遭受严重的社会歧视,缺乏规范和统一的多学科交叉诊疗流程。本共识的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共识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因ICD-11尚未正式在国内医疗机构内使用,诊断名称依然沿用ICD-10的分类,对不同诊断分类做了介绍。例如ICD-11使用性别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GI),DSM-5使用性别烦躁(Gender Dysphoria,GD),均体现了“去病理化”的倾向。但是为了让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医学干预,ICD-11依然将其列入“与性健康相关的医学问题”中,以更大范围保障个体的治疗权益。


第二,明确了易性症的诊断流程和诊断证明的出具条件。易性症的诊断至少由2名经过易性症诊疗培训的副高职称以上的精神科医师同时诊断方可成立。诊断证明须由三级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出具,并满足至少随访1年,未成年人须监护人陪同。


第三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性别确认激素治疗原则上需要至少1年以上的心理治疗;性别重置手术的要求中,除了要求至少1年以上的心理治疗之外,原则上须至少1年的现实生活体验方可申请手术。


第四清晰了心理治疗的流程和原则。共识明确了心理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患者整体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的最大限度提升,不再以“改变性别认同”作为主要目标。强调了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性别体验探索,要求治疗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接受专门训练方可进行易性症心理治疗。同时考虑中国文化背景,强调了家庭系统的支持,介绍了家庭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五,打通了多学科合作的通道,规范了易性症的诊疗流程,强调多学科间的动态双向合作,以更大程度保障易性症患者的诊疗权和健康权。


    该共识的编写过程历时1年多,团队经过十余次的修改和论证最终出版,将为行业专家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意见,也为广大患者和家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共识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陆峥教授是国内知名的性心理健康专家。我院临床心理科陈发展博士作为该项目的学术秘书和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协调统筹文稿,并参与心理治疗部分的撰写。该共识同时是我院主持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临床高原学科建设项目(PWYgy2021-02)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PWRd2019-08)的重要科研成果。

易性症多学科诊疗流程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