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29南京 | 艺术赋能:助人者的耗竭与倦怠

益起健康吧 刺鸟栖息地 2022-07-17

“在『撒野』系列推送里,我们探索有关精神健康的各种玩法,发布刺鸟栖息地主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同时友情转发我们认为值得一试的其他活动资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探索自助和互助的多元形式,重建人与人的连结。”


撒野系列

63
艺术赋能


不久前朋友问我,做着自己想做的工作,是不是不会感觉很累。


把兴趣变成工作,似乎要让不少人羡慕。然而理想和兴趣带来的热情与干劲,终究难以帮我扛起频繁的加班、出差,和琐碎的工作日常。


当我真正成为一颗平平无奇的“螺丝钉”,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我所收获的,并非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荣光与骄傲,而是无形中被驯服和异化的不甘。


不得不承认,刚刚正式入职一年的自己,就已经产生了倦怠...

对于公益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即便有着改变社会不公义的热情与理想,即便带着职业本身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因为助人工作的特性、所在机构乃至行业整体的发展现状,产生倦怠更是难免。


根据马斯拉其(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Ta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这三种维度,对于助人者而言,都相当常见。例如感到没有能量继续为Ta人提供支持;例如逐渐对Ta人的处境失去原有的感知与同理;例如陷入迷茫,找寻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应对?


当各种关于“打工人”的梗在网络兴起,当“职业倦怠”逐渐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一些“只需N步,就可以消除职业倦怠”的文章也进入我们的视野。


看上去,职业倦怠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难题,并且它的“症结”也仅仅在于个体自身——认知与现实脱节,缺少正能量,忘记初心......

并不是说这些问题在我们身上就必然不会存在,这些文章给出的建议就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只是,职业倦怠作为某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却经常在这些讨论中隐身。


当劳动者成为最后的“背锅侠”,我们关于自身权益的诉求,对于一个支持性的行业环境的期许,以及对于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心愿,似乎都显得有些“着急”和“天真”。


所以,南京比邻公益社群想要发起本期艺术赋能工作坊。为身处公益行业的大家,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空间,我们益起聊聊作为助人者的职业倦怠,用戏剧游戏、手工书将它们可视化;并在目前的环境和条件下,共同探索出一些自我支持与互相支持的方法。


时间

5月29号(周六) 上午9:00-11:00


地点

南京市珠江路未来城A1座六楼


带领者

小卡

精神健康公益组织刺鸟栖息地创始人。南京大学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方向硕士。南京大学社工实习专业督导。致力于社会实践型艺术。从事精神健康研究和行动六年,连续五年策划精神健康艺术展。展览项目曾获得尚善公益基金会评选的全国精神健康十大传播项目。项目曾获中英文化连线基金、爱德基金会、尚善公益基金会、银杏基金会、北京706青年基金支持。曾与南京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合作。

非主流精神健康公益组织。以超越学科的视角看待精神健康议题,身体力行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生产,秉持社会正义的理念,探索多元介入的可能。除了开展同伴教育、互助团体、讲座沙龙等经典社工项目,也通过影像研习、影像制作、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种艺术创新方式进行精神健康大众传播,曾连续四年举办药玩·精神健康嘉年华。


报名方式

活动免费,共计20个名额,先到先得

扫码添加小助手,回复“职业倦怠”即可报名

如果您有无障碍需求,请在报名时与小助手沟通


活动主办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

南京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


联合宣传




文案 排版 | 药罐儿

封面 | 《生命因爱动听》

校对 | 大帅


 往期文章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


益起健康是南京市江宁区青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品牌项目。益起健康想以一种“应对生活的适应度”来重新定义“健康”,并为处在社会边缘的人群增能赋权。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Good Good Lif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