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志民:努力建立科学有效公正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在近期举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2018年年会暨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论坛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教授作了题为《努力建立科学有效,公正合理的人才与科技评价机制》的报告,对高校人才评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才被定义为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而对于进入内涵式发展新时期,全力建设“双一流”的中国高校来说,这种“战略资源”效应正日渐凸显甚至日显焦灼,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不再只是国内的“同门”竞技,更要站在国际化舞台上与世界名校竞争增量人才,这其中,先进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机制是核心和关键,这与包括绩效评价、薪酬体制在内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息息相关,这也是报告获得了与会者热议的重要原因。


科研评价导向要尽快脱离论文指标的绑架

虽然我国人才与科研评价体制和政策的制定还没有完全没有脱离“计划经济”、“政府主导”的束缚,但我国的科技评价差不多每十年都会上一个新台阶,一直是在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逐步演变: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谁的科研水平高,科研经费给谁由政府官员说了算;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了同行评审,但专家相互评形式较为普遍;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科技评价开始比论文数量多少,论文多少决定水平高低;2000年以后,开始比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中国人还发明了影响因子加总的评价方法;2010年前后,大家又开始比论文单篇他引次数,用他引次数高证明科研水平高……

通过演变的路径也能够看出,中国科技人才评价的演变是从主观认定慢慢变为围绕论文评价论文,评价人或其他,这比之前标准模糊当然是一个进步,但过于追求显性的数量公平已经暗藏隐患。


李志民教授认为,以论文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导致大量的科研是模仿和重复,背离了学术科研的初衷,而近期科技部、教育部发文要求破除包括唯论文在内的“四唯”、“五唯”倾向就是要改变以短期成果数量代表长期科研质量的评价体系,改变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和工作量考核方式,保证科技评价的目标就是激励研究成果的创新。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的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仅仅只有管理行为和目标但缺乏利益方的监督,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成为管理体制梳理的一个重点。


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

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而要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首当其冲的是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这段论述可谓切中要害,对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李志民教授认为,人才与科技评价工作要遵循 “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针对计划、项目、机构、人员等不同对象,根据国家、部门、地方等不同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型科学技术活动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同时,坚持公平公正,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及评价专家库,大力推进国际同行评议,尤其对国家重要研究机构、研究领域或学科及重大项目的评价要有国外专家参与;进一步完善评价意见的反馈机制、评价申诉制度以及重大项目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实行回避制度与专家组定期轮换制度;完善评价专家信誉制度,重大项目的评审应采取记名投票方式,评价专家名单应分级分类向社会公开,增强评价专家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良好的评价环境,把学术评价的权力赋予同行认可的合格评议者;有效防范和查处评议专家滥用学术权力的不端行为;提高评价活动的透明度,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专家公示制度,防止个不当利益的影响和干扰;规范化的评议规则和异议处理程序;


引入市场评价机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数据,逐步引入公开数据占一定比例的权重评价方法,倡导网络时代的论文快速共享,并逐步建立起互联网环境下的分类、开发的数据积累与评价体系。


高校人才评价应坚持服务于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

高校人才与科技评价应有利于提升高校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性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平,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科学技术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李志民教授提出了高校、一流学者与普通教师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


他认为,评价一所高校特别是一流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要有综合考量标准,包括:论文特别是高水平论文、学科发展、高水平开放实验室、知名学者、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奖励等。


一流学者的四条标准是:第一,在国际会议上不光要有声音,还要能做特邀报告、主旨报告;第二,国际知名期刊上有文章,在国际期刊上不光要有文章,还要能当编委、当主编、当编委会主任;第三,国际学术组织中有地位,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不只是个会员、理事,还要担任主席、理事长、会长;第四,国际奖项有名次,国际奖项中,不仅要有名次,还要做主要完成人。


而教师科研人员的评价应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原则,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重视社会服务贡献及科技成果转化业绩,另外还应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人员科研评价周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