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馨: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控制病菌传播、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


非常时期,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沟通与指导以及开学工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部分学术委员分专题撰文,目的在于唤起大家共同思考与努力,希望能给孩子、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些专业支持和帮助。今天一起看看刘馨教授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控制病菌传播、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


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控制病菌传播、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场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我们的健康、生命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场无情的灾难面前,让我们再一次关注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们再一次重新审视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作为幼儿的家长以及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要采取有效的方式积极应对,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方面,我们需要切实做好居家的科学防控以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必要的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只有家园双方同心协力,积极预防疾病和控制疫情的传播,才能共同维护好幼儿的生命与健康。
一、了解基础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大家都知道,在这次疫情的防控措施上,对于普通家庭和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这三件大事。那么,为什么要做到这三件事呢,这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月19日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明确提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时也明确指出“人群普遍易感”。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疫情的传播途径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而且,幼儿也是易感人群。
飞沫传播,通俗地讲是指那些携带病菌的人,在咳嗽、打喷嚏、流口水或说话时,会将体内带有病菌的一些小的飞沫从嘴巴、鼻子等处散播到空中,这些携带病菌的飞沫就可能在他人呼吸时通过呼吸道被感染。一般来说,飞沫传播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这些飞沫也可能会落在食物、玩具或其他物体表面,通常病菌会存活一段时间,若一旦进入未感染者的口腔、鼻腔、喉咙、肺部或眼睛时,病菌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开始繁殖,进而引发疾病。不仅如此,已感染者的唾液和分泌物可能会残留在一些食物或物体上,如毛巾、餐具、玩具、衣服、门把手等,未感染者若是直接接触了已感染者的唾液或分泌物后,就会发生直接接触传播。
可见,从预防和控制病菌传播的角度来看,除了要尽早隔离和远离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加强隔离,对相关环境、物品采取有效的清洁与消毒措施,以及减少出门外,还需要人们养成勤洗手、正确打喷嚏、家庭进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餐吃、出门戴口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都是有效减少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阻断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人们健康十分重要的卫生保健措施。作为幼儿家长和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或养成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以身作则,同时,也应该积极引导幼儿从小养成有利于健康的卫生习惯。
幼儿阶段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维护健康的积极方式,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如病毒、细菌、寄生虫、铅等)对幼儿机体的不良影响和伤害,减少患病几率,更好地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护健康;而且,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将使人终身受益,并惠及他人与社会,这也是作为新时代公民应具有的文明与健康素养。因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掌握主要内容,做好科学防护
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应从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方面入手,即:向幼儿传递粗浅的、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如“洗手是为了消灭病菌”“戴口罩是为了防止被病菌传染”);培养幼儿保健的意识与态度(如“我要爱护自己”“讲卫生就能少生病”);以及培养幼儿保健的行为、能力与习惯(如“我会洗手”“我能做到饭前便后去洗手”)。也就是说,我们应将幼儿健康知识的获得、健康意识的养成、以及保健能力与健康习惯的形成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与幼儿健康成长相关的卫生习惯,内容很多,依据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居家生活以及托幼机构集体生活的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应重点培养幼儿以下几方面的卫生习惯和保健能力。
(1) 盥洗、如厕
◆洗手
•知道什么时候该洗手:饭前或进食前、大小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游戏玩耍后、外出回来后、入园更衣换鞋后等;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以及流动的清水洗手;
•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两手掌心对搓洗手掌,两手交叉对搓洗手指缝,两手上下叠搓洗手背,两手互转洗大拇指,两手互转洗指甲边缘,两手互转洗手腕;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洗完手后使用自己的小毛巾或纸巾擦手。
◆其他
•早上起床后与晚上睡觉前认真刷牙,使用自己专用的刷牙用具用品,如牙刷、牙膏、水杯,并保持干净干燥;
•使用自己专用的小毛巾和脸盆洗脸、洗屁股、洗脚;
•大小便后,及时按冲水健冲大小便;若使用马桶,大便后先盖上马桶盖,然后再冲大便;
•大小便后认真洗手等。
   (2)五官
•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正确的方法:转身、侧对旁人;用纸巾、手绢或手肘捂住口鼻。被污染的纸巾丢入垃圾箱;手绢每天清洗干净;若来不及使用纸巾,弯曲前臂用衣服遮掩,勤换衣服;
•流鼻涕:用纸巾或手绢擦去鼻涕。被污染的纸巾丢入垃圾箱;手绢每天清洗干净。
•手不干净时,不接触口、鼻子、眼睛等。
(3)饮水、进食、进餐
•吃食物或进餐前认真洗手;
•使用自己专用的水杯饮水、碗筷勺进餐;
•家庭进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尽量分餐吃;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如掉在地上、桌子上的食物)等。
   (4)外出活动
◆戴口罩
•戴儿童专用口罩;
•使用正确的方法戴口罩:用干净的手,将口罩外侧带有金属条的一段朝上,将套耳朵的带子(耳跘)分别套在两耳上,使鼻子、口和下巴罩好,最后将鼻梁片往中间捏一下,使其贴紧鼻梁;取口罩时,用手抓住耳跘取下口罩,手不接触口罩的外侧;使用完的口罩丢入垃圾箱,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
◆其他
•尽量少用手接触公共场所的常用物品或部位;若可能,尽量戴手套外出,不用手套摸脸、鼻子等;
 •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丢入垃圾箱;不随地大小便等;
•外出回家后,先脱外衣、换鞋,然后认真洗手等。
除了上述与预防疫情相关的卫生习惯外,由于此阶段幼儿在家生活与活动时间较长,家长和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习惯和正确的坐姿、看书姿势等,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如电视、手机、电脑等,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视力,同时注意维护脊柱的正常发育与健康。
     三、采用多种方法,榜样引导为主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卫生环境和条件,这是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的基础。例如,家庭环境要整洁,备有常用的清洁与消毒用品、纸巾、垃圾桶等,为幼儿准备儿童口罩以及专用的小毛巾、水杯、碗筷勺等。其次,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起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所有的卫生习惯都与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行有关,家长的观念、意识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家长若是能做到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正确方法、出门戴口罩等卫生行为,幼儿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若再加上家长的循循善诱、耐心指导与帮助、以及及时的表扬和称赞,自然会对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家长和教师可以从相关的书籍、科普读物和资讯中获得保健知识,也可利用电视宣传片、案例、家园互动平台、微信专题、以及幼儿图画书、故事、儿歌、游戏等,向幼儿讲解为什么要讲卫生,示范怎样做才正确等,使幼儿逐渐理解其中的简单道理,激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关心。若是能在洗手池旁张贴正确洗手的步骤图,明确且直观,可以起到较好的提醒和示范作用。提醒、提示与适时帮助,多给予练习和实践,也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和教师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加以引导、帮助和鼓励,也要有耐心和恒心,逐步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要帮助幼儿树立起卫生保健的意识,获得卫生保健的能力与习惯,从小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这既是一种生活教育,也是一种公民素质的教育,这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乃至全社会的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  刘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众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