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焦虑迷雾】之一:免于恐惧

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06-06

二月花/文   尼克/摄影


失控的焦虑


当陪伴者一个多月以来,向我求助最多的是家长,我感受最深的是:焦虑。焦虑的内容大多指向未来。

 

比如:孩子以后再也不上学了,呆在家里成了一名“茧居族”怎么办?孩子以后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工作,可怎么生活呀?孩子开始购物增多,发展成“双相”了怎么办?孩子吃着舍曲林,转躁了怎么办?孩子不吃药,病情严重或者复发了怎么办?


 

焦虑的核心是恐惧

 

因为对病理知识、药理知识知之甚少,当看到群友分享的各种副作用和误诊经历时,家长就会启动灾难性思维,生怕自己孩子是“双相”,或者怕“双相”被漏诊。甚至担心不紧急救治,自己孩子会变成快速循环,或者变成难治性抑郁。当孩子病情出现反复,家长会病急乱投医,医生给出的诊断和开的药都不同,到底该听哪个医生的?

 

关于调整亲子关系,这个专家说要“无条件接纳”,那个老师说要“有底限和规则”,到底该怎么平衡尊重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因为恐惧,我们不敢去试错,也不敢去体验。听的课越多越乱,都一知半解,理不出个头绪来,感觉生活一团乱麻。

 


家长感受到的是冲突和失控

 

原来乖巧听话、品学兼优的孩子,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暴躁易怒、油盐不进的孩子;原来生活规律、高度自律的孩子,突然变成了昼夜颠倒玩游戏的孩子,房间里乱得像猪窝;原来亲密似朋友的父子母女,突然变成了冷漠似路人或者不想多看一眼的仇人。

 

面对生病的孩子,家长们尽管变得小心翼翼,惟命是从,却依然捂不热孩子那颗冷却的心;家长们尽管拿出时间、精力、金钱陪孩子辗转在各大医院,面对着孩子住院、转躁、复发,却依然束手无策;家长们虽然已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心理学知识,却依然接不住孩子突然迸发的强烈情绪,调整不好亲子关系。

 

家长感觉到家庭失控了,孩子失控了,自己失控了。

 

家长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与无助,像茫茫大海上飘零的一叶孤舟,不知前方会有怎样的风浪和险滩,也不知未来会漂流到何方。家长们真希望把孩子交给“神医”“神仙”,开启托管模式,给孩子服一剂灵丹妙药,从此药到病除,永不复发。


但,“神医”“神仙”在哪里呢?家长们失望了,找不到。

 

家长们开始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坐卧不宁,烦躁不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胸口一阵一阵地疼,陷入痛苦情绪无法自拔,甚至跌入万丈深渊,有些人已经到了吃药的地步。

 

这种高度焦虑的情绪我体验过,那是一种绝望又无助,挣扎又无力的感觉。

 

时间是一剂良药,它悄悄抚平我伤口,带我穿越焦虑,迎向光明。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走出焦虑的经验,仅供参考。

 

允许自己“丧”一会


一直以为我会永远阳光明媚下去,不曾想我也有心情极端灰暗的日子,大概是上帝不小心把快乐的号码牌翻错了面儿。

 

我避开了熟悉的人群,独自在黑暗中忧伤。我不想看任何信息,不想跟外界有任何联系。

 

我不再关注自己,不洗脸不梳头,不出门不化妆,零社交。仿佛我这个人不存在了,有的只是行尸走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想想以前,看看现在,我就会无比痛苦。我用“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来鼓励自己。

 

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接纳自己。哪怕你是十恶不赦的罪犯,或者是人人唾弃的丑闻女主,都不要紧,只要你接纳自己,你就会收获平和,没有人能在情感上伤害到你。接纳自己,更多地意味着我们接纳自己身上不完美甚至丑恶的部分。

 

我明白,当悲伤来临时,我要做的不是否定他们。如果负面情绪被我们驱赶到潜意识,关到小黑屋里时,这个“小恶魔“并不会善罢甘休,它会时不时会跳出来捣乱,搅乱我们平静的生活。



逃避不如面对。


当我沉浸在悲伤中,静静地看着它,不加控制地任由它宣泄时,我感到了轻松。我不必规划明天要几点醒来,要去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我不必去迎合别人假装开心,也不必去在意别人怎么看我。

 

这种“无意义“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当我的悲伤被倾倒出来,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我的身体得到了休息,开心的感觉,活力十足的状态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上,我发现有蓝天白云的天空多么美好。

 

在电影《头脑特工队》里,最终把从莱利从离家出走的边缘拉回来的,不是永远积极向上、代表着快乐的小人“乐乐“,而是一直让观众很嫌弃、代表着忧伤的”忧忧“。

 

有点出人意料对不对?

 

其实这才是现实生活的真相。


当我们陷入悲伤时,那些静静地陪着我们忧伤的人,往往比强拉着我们到娱乐场所买笑的人更受我们欢迎。

 

忧伤与快乐、负面情绪与正能量,是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一体的。当我们穿越了忧伤,快乐一定会到来:当我们充分处理了负面情绪,正能量也会到来。否极泰来就是这种感觉吧。

 

我深信:当黑夜过去,黎明终会到来。



呼唤“加油站”


孩子生病了,要不要告诉家人、朋友、老师?

 

这个问题曾在“渡过“微信群引发了激烈争论,答案多种多样。每个人的心理开放度不同,当然做法也不同。

我选择了部分敞开。

 

在最难熬的阶段,我选择了向最亲近的姐姐求助。我承认自己脆弱,我需要有人来陪。

 

虽然姐姐只是个平凡的家庭主妇,不懂疾病知识,不懂陪伴技巧,也不懂心理咨询,但她的到来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慰藉。在我重感冒昏昏沉沉躺在床上的一个星期里,姐姐只是静静地陪着我,默默地帮我准备好一日三餐。

 

当我逐渐有体力起床活动时,我知道,我油箱里的油加满了,我又可以整装上阵了。(待续)



作者往期文章:


那些日子,咱们一起哭过笑过...... || 渡过

陪女儿备战会考的7天6夜

跨越关隘——“渡过”北京营地有感(三则)

长城登顶的六个关键词:抗郁的隐喻 || 渡过

【成长营故事】有一种温暖叫陪伴 || 渡过

【渡过・青岛营纪实】现实中的你比网上更美

【渡过・青岛营纪实】和你漫步在最美沙滩

其实你没那么坚强 || 渡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