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用菠萝凤梨之异,诉说高考移民冒籍人生

北平苏丽珍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
2024-10-02

/影片简介/

闫啸林导演的电影《菠萝,凤梨》在2023年11月11日在台北金马影展上映,同时得到最佳女主角(胡伶)和最佳原著剧本(闫啸林)的提名。
《菠萝,凤梨》是通过山东、海南双城叙事的并置,从横向维度展现同一时间升学的难易程度,并且展现当时期普遍的“高考移民”现象的故事。

/导演说/

这是一个讲述反抗的故事,主角是一个跟命运搏斗的人,这样的故事总是令人着迷,充满悲壮色彩。讽刺的是,主角采用的方式就是压迫她的所有的有形无形的东西的形成途径。这是一个怪圈,我们都逃不出去。

【个人】

北平苏丽珍:导演你好,我看到您最初并不是学电影的,想问一下是什么契机让您接触剧本写作?

闫啸林:我一开始就很喜欢电影,上大学之后对自己的专业毫无兴趣,总得找点事干。我不打游戏,没其他什么爱好,觉得既然喜欢看电影,那就试试自己拍。有这个想法以后找人借了台DV,当时拍了一下觉得特别有趣,在里面能找到很强的兴奋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北平苏丽珍:在您拍摄第一部长片之前,有没有做过短片的拍摄?(如果有,在短片拍摄时,积累了哪些经验让您继续选择长片创作)

闫啸林:我是2007年参加的高考,第一次拍短片是2008年6月7号、8号,中间隔了一年的时间,我感觉一下找到了一种方向,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说想要干别的事。整个大学我一直在拍片。
南京财经大学全都是金融方面的,跟影视没有关系。我也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就当丰富一下大学生活,后来一点一点感觉到可以作为自己以后的一个选择。

【故事】

其他采访者: 影片里山东考生510多分上不了专科,这个是真实的吗?

闫啸林:这种细节不敢有任何的夸张,山东就是这样。我设定的是2008年那一届的高考生,那一年的分数线就是考不上本科,只能去专科(2008年山东省本科三批次分数线文科541分,理科531分)。为了确保故事的真实性,我用了一种很讨巧的方式,直接在知网上查论文
因为每一篇论文的作者都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他们做了非常全面的了解,做了深入的调查,你可以以很高效的方式得到这个东西。而且我在这方面,确实对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北平苏丽珍:因为看您第一部长片是《港片年华》,虽然我没看过,但基于简介应该是对于您个体记忆和喜好的编排。那您是怎么关注到“高考移民”这个选题,因为看到您其实是辽宁人。

闫啸林: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一个特别好的哥们,他亲身经历了高考移民。在他给我讲他的事之后,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意思,这里面蕴含着广泛强烈的社会关切。高考对中国人有很强的影响,这个事本身挺复杂的,涉及很多的运作,涉及中国社会一些底层的逻辑在里面,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北平苏丽珍:您怎么想到用母女这样的关系建构来展现这个高考移民的故事呢?

闫啸林:我是男性,母子关系跟母女关系差别很大,不存在从自己生活中提取什么,更多是基于一种想象。所以我心里面特别没底,是抱着一种探索和想象去做这个创作。到现在为止,即使你跟我讲你在影片里看到了你妈,依然不能打消我对这种创作本身的焦虑。


其他采访者: 影片里女儿金苗在电视上看到刘翔跨栏的情节,让整个电影上升到另外一个维度,这个情节是怎么考虑的?

闫啸林: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2008年。我是2007年上的大学,到2010这几年,我强烈地感受到整个国家、民族呈现的是一种大国崛起的心态,所有人充满了干劲。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奥运会的举办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当时刘翔不断地突破世界纪录,打破黄种人的极限,他是当时民族的象征,整个国家的一个精神图腾。从(刘翔)这个角色当中,她们对于国家大事上的同频共振,越底层的人越会有强烈的自豪,她们感觉国家兴盛与有荣焉,这是她们直观的心理反映。

另外这对母女俩选择的路,她们整个经历,我觉得也很像这个国家崛起的一种方式。

北平苏丽珍:结尾关于母亲荆伟救人,这场戏是怎么考虑的?

闫啸林:这是对她道德上的一种考验。之前她已经做了很多妥协,最后当这个压力涉及跟她女儿年龄相仿的一个人的时候,她能不能够做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是对她这个人的挑战。最后我们看到其实她骨子里很善良,在之前几次大的抉择中她都选择了善良,最后这一次依然选择了善良。仿佛命运的捉弄,最终她也被命运打败了。

/拍摄中的遗憾/
闫啸林:

首先,在最后母亲救人的时候,她把准考证放到岸上了,但因为太快了,镜头在那块停留时间很短。如果你就是一帧帧看,母亲有很明确的动作把这准考证放到笔袋里了,这是我拍摄上镜头的瑕疵,没有那么明显地带到,镜头停留时间也没那么足,让观众没有清晰地看到。

其次,没有拍到校门口是遗憾。我觉得至少有个高中的校门口,不管是山东的还是海南的,但当时因为疫情各种办法都实现不了。即使我们拍了校门口,当时学生都戴着口罩,也用不了。

最后,关于结尾是否借鉴罗马导演也有遗憾和幕后故事

闫啸林:这特别有意思,这片已经拍出来拿给别人看的时候,他会提到《罗马》。我这片参考《罗马》的是什么?是他的技术。我找了它的纪录片(《罗马:幕后纪实》),想去看人家那个长镜头怎么拍出来的。人家铺了一个架子,轨道搭在上面,是个大工业制作,下面有至少四到八个人在保护演员,因为它那个浪特别大。

我也希望我最后一场戏那个浪是那么强,一下就把人给打倒了,然后人再往前冲,但是我没有这个条件,那个对演员来说太危险了。电影可以不拍,但我不能因为拍电影有人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就实现不了。我只能用最土的方法,换个小机器,然后摄影师直接跟着演员去海里,那个浪我也能保证演员的生命安全,保证我们剧组人的安全。

那个浪对我来说是视觉层面最大的遗憾,完全没有那种命运的无情,那种汹涌和强悍的感觉差太多了。哪怕能有《罗马》一半的浪,我都觉得更有意思,我考虑的是这种。好多人给我讲,感觉好像是情节上借鉴《罗马》,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我是从技术上去学习,但发现根本没有条件。
北平苏丽珍:对《菠萝,凤梨》这部片子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闫啸林:在规划这个事儿。审查这一块再努力一下,如果说这个题材有可能上映的话,我们还想努力一下走国内市场。实在不行再考虑其他。

特别提及:本次采访与@深焦DeepFocus、@filMarathon48小时电影马拉松、@太空胶囊SpacecraftFilm共同完成。
采访:北平苏丽珍
文稿:闫啸林‍
           北平苏丽珍

往期阅读
南方潮湿电影兴起,只是感官盛宴吗?
为什么美国人爱重映电影?还有上亿票房
怪异疯狂+令人不安的变态电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