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请看北大清华学生就业去向

中民 名校校友 2021-03-13



在中国,“教育改变命运”,教育被寄予太多功利化的希望。


一、相对公平的高考


对于一般人家孩子来说,实现阶层的流动只有应试这一座独木桥。没有成本给他们试错。即使成绩很好,他们面前还有许多想都想不到的障碍,即便外力强大,穷人想要改写自己的命运也是困难重重。


如果孩子天资聪颖,家长砸锅卖铁,也愿意供他读书。他有可能鲤鱼跃龙门,走进重点大学,去做名校的研究生,那么他就实现了从底层到中层的飞跃,如果他在某个专业领域十分突出,比同龄人厉害,那么,他也有可能实现所谓命运的的转变。


一般家庭的孩子即使受到最好的教育,改变命运还是很难。这些孩子们身上背负的担子太多太沉了。和家人间巨大的差距,可能让他们无法心安理得享有幸福。一个人的幸福不叫幸福,如果家人还身处困苦,就无法轻松地独享人生。

二、应试教育


孩子在高中接受封闭管理,由于“高墙”的限制,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不断被灌输一个局限性很强的思想“考上好大学就是一切”。


别人的孩子能考进清华北大,我孩子也可以!很多父母把成绩当作唯一指标,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包办孩子的大小事务,用“爱”把孩子认真“包”起来,仿佛专门就是培养生活不能自理的“书虫”。只要好好学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活儿什么都不用干。久而久之,孩子心安理得,专心考试,产生了一大批小镇“做题家”。做题为了考试出好成绩,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好像形成了完整的生活逻辑链条。


如果教育改变命运的目的就是为了享乐、买大房子,为了所谓出人头地,那这个教育就是失败的。


三、多读书的问题


教育孩子天天读书,其实书自身也有问题,曾经看到那些综艺节目中,年长或年幼网红们夸耀自己有知识、爱学习最好的装13方式就是炫耀自己一天读一本书,更厉害的是每天读一本书,而且把这本书评点着分享给据说很多很多粉丝们。


事实上每本书的作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除非是AI智能机器人写的书。往大处说,每个作者都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小处讲,每个作者知识积累程度、年龄、生长地区、写作动机、文字把握能力等等有着天差地别或者细微的差别。古语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问题的两个极端。古代人尚且如此深明知识大义,我们怎么就开始糊涂起来?

四、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内卷循环


就如草原上的牧羊人,在被问到放羊为了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说“放羊赚钱,然后可以娶老婆,生孩子,然后让他继续放羊。”


“考名校为了什么呀?”“能去大城市生活。”“然后呢?”难道是让你的孩子去大城市上名校吗?


热点新闻不断传出,要在北京、深圳中小学当外语教师,只有硕士博士学历已经不够用了 !


北京高校的招聘,入校任教,博士学历是最基本的要求,百分之99的外语毕业生,都会被“博士”这两个字卡在门外。但好在帝都,还有一些中学是除了英语之外,也招小语种教师的,算是给想“混进教师队伍”的外语学子们留了一扇窗。


这个月中旬,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本次共招聘各学科教师30多人,英语和法语两个语种的教师有被需要。而刚刚,该次招聘的拟聘用人员公示出来了。北大、清华、人大、北外、中科院 ,尤其亮眼是的,其中竟还有两位是北大博士 ,单看这名单,谁相信这只是一所中小学的招聘?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公示了一份2020拟聘应届毕业生的信息表。从流传的部分名单里可以看到,清北毕业生占据大部分,特别是在12名小学教师里占有5席。不知道的还以为清华北大是师范大学?


在深圳做教师,事业编,永远不会失业,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每年可以按一定幅度涨薪,而且优先安排两居室廉租房,享有令人羡慕的假期。这些条件对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不过大量的清华北大学生涌入北京、深圳的中小学做教师,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去当老师,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更不要说,任课的清北老师本身就是“学霸”,他们的解题思路、求学经历本身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和“模仿对象”。


好好学习上北大清华!毕业了再回来教书!这个太像放羊娃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