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世运会真正办成“世运惠”

成都日报 成都日报
2024-09-07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

8月7日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国际友谊馆内

随着倒计时一周年仪式活动的举行

第12届世界运动会

(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

离我们更近了



代表着非奥运会项目最高水平,成都世运会是世界运动会在我国大陆首次举办,这也是继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之后,西部地区再次举办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再数365个日夜、度过一季春秋,八方宾客将齐聚蓉城。


从世运会回望大运会,成都聚焦办赛惠民,让大运遗产融入市民生活——


看交通,13个大运会交通项目中,东西城市轴线的建成,让龙泉驿区到双桥子立交至少缩短了25分钟,“环+射”的快速路网体系已基本形成,城市交通快速通达能力大幅提升。


看消费,成都大运会带动相关旅游消费126亿元,2023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约685.8亿元、同比增长18.5%,文旅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看运营,投入4000万以上专项资金,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公园、运营体育设施等进行奖补,形成政府引导、经营主体推动体育消费场景建设的格局。



看氛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970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大运会申办成功时的1.83平方米提升至2.55平方米,市民体质合格率达94.61%,连续7年实现提升。


看赛事生态,今年以来成功举办“汤尤杯”、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世界巡回大师赛等国际顶级赛事,2024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自办品牌赛事,蓉城俱乐部中超主场场均观众4万人次,带动场馆冠名、包厢销售、相关衍生增量消费等,市场开发持续向好……



这些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 ,让“共享办赛实惠”早已不是一句口号。
继续遵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本届世运会,成都将以东道主身份,向世界呈现另一场别具巴蜀特色、彰显大国风范的国际体育盛会。站在共享办赛实惠、共谋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是时候再次探讨赛事与城市的关系。



赛事之于城市,其价值不只是体育产业本身。


一场成功的体育盛会,是一个国家向全世界展示综合实力的一扇窗口,也是举办城市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改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品质的一次考验。体育盛会的“高光时刻”总是短暂的,八方宾客来去匆匆,而热闹过后,改善民生始终是一个城市永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正所谓“办赛惠民才是硬道理”,赛事流量要持续转化为城市利民惠民的“留量”与“增量”。


城市之于赛事,更重要的是要拉长时间线,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来看。


一场大赛改变一座城市的故事,并不少见。比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让这座知名度不高的西班牙城市一跃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2011年深圳大运会,加速了龙岗新城的崛起与蝶变;还有2023年杭州亚运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带动作用……这些改变都与城市大幅度提升国际美誉度、影响力息息相关。


从民生服务的全面升级,到城市基建、治理理念的系统更新,透过国际体育盛会这扇窗口,也将让城市不断以更开放姿态与国际接轨、同世界对标。什么是一届成功的国际体育盛会,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拓宽眼界、打开格局,以赛会成果持续刷新城市幸福指数,无疑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本届成都世运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一年后,世界各地的优秀运动员和观赛游客将再次来到成都。让我们不断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名片,在追求卓越、交流互鉴、全民共享中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喜迎四海宾朋。这是城市能级向高阶迈步的必经之路,也是进一步丰富市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契机。2025年,我们这座奋进中的创新之城必将绽放出别样精彩。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推荐阅读




○ “接棒”正当时 奋楫向来年——写在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

○ 365天后,成都世运会再邀全世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评论员 张帆
图片 成都日报资料图
责任编辑 郑涵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陈彦川
监制 杨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