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电机系,你可太敢了!

祝你生日快乐的 清华大学 2022-05-14


清华有个“老母鸡系”

电子系、计算机系、自动化系

等多个院系“孵化”于此


这是个历史上曾一年

招收全校1/9学生的超级大系

有多门开了90年不断线的硬课

直到目前

全校2/3的工科学生都得上他们开的基础课


这是全校名字最长的院系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简称“电机系”



撇开系名长短

似乎很多学生都解释过

“我们并不专门学习修电器”

“我们是电机不是机电”


误解或笑谈

可以说也是对电机系

“不走寻常路”的认可

敢为人先

敢吃螃蟹

敢啃硬骨头

今天

“院系说”用

电机人刻入骨髓的一个字:

带你对电机系的90年

一探究竟




电机系的历史

要从两位大先生

梅贻琦、顾毓琇说起


1932年,在时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梅贻琦的推动下

电机工程学系成立

工学院院长顾毓琇兼任首任系主任


兜兜转转

梅贻琦、顾毓琇这两位

从清华学堂走出去

不约而同选学了

电机工程相关专业的选派留学生

在回国任教后

翻开了清华电机这一页



敢“难上加难”——


虽成立于内忧外患之时

建系初期

电机工程学系就开出

电力电讯两方面的各类课程约45门

(划重点:电机,不是机电


专为“造就各项电机工程专门人材”打牢基础

三年级细分电力、电讯方向之前

同学们已将一年级工学院共同必修课

二年级本系外系专业课

应修尽修


国立清华大学电机馆

“电机工程馆”旧址


1935年电机工程馆落成后

“从速研究实用科学,以供国家需要”

建成交流直流、电气铁道、电气制造、高压

电表、电池、无线电、自动电话、

话、电灯及真空管制造等实验室

“尤注重实验前之了解及实验后之结论”


战火纷飞的西南联大时期

不仅新开电磁学和应用电子学课程

努力与国际接轨保持高水准教学培养

更被认为是最难的系

学生在一年级还不算入系

数学和物理的成绩不超过七十分

到二年级时不准入系

实验、金工实习、钳工、铸工、木工

甚至体育课都有严格规定

学生的淘汰率极高


1946年

回到清华园的电机系名声愈响

入既不易、功课又难、负担很重的

要求之下

仍旧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

招录了当年全校约1/9的学生



敢“真刀真枪”——


1952年9月

清华大学原电机工程学系

与北京大学电机系合并

成立了清华新的电机工程系


国家需求和学制的双重变化驱动

教学实践环节大大加强

1958年3月

电机系的许多师生

与全校师生一道参加了

十三陵水库工地的建设

留校的师生成功研制交流计算台

研发采用国产材料的程序控制立式铣床

并投入生产

周恩来总理在参观

学生真刀真枪毕业设计的成果时

手持用乒乓球和玻璃管做的油位计

称赞说,真聪明!


《新清华》报道电机系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200周波交流计算台


应对信息技术学科

对传统的电力和电工学科的交叉渗透

培养具有更宽专业口径的

高层次电工学科人才

1988年更名为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敢拼“后来居上”——


沿着咬定学风不放松

基础实验两手抓的基调

虽并非高校成立最早的电机工程专业

后来者却更加敢于跳出前人的研究

在“不停折腾”中

生长出新学科方向


作为园子里的“老母鸡系”

1952年成立的无线电工程系

(即现电子工程系

1958年成立的自动控制系

(即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970年成立的工业自动化系

(即现自动化系

2001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系

都源自或部分源自电机系的

“电讯”“自动学与远动学”

“工业企业电气化”“电子学”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等教研组和专业


生长不停

面对国际社会紧密关注热点的转移

能源互联网成为电机系全新的发展机遇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相继成立

“能源互联网国际班”也于2017年开始招生



敢吃螃蟹——


对新学科方向的探索

电机系交出的答卷包括:



第一批电工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国首批 973“我国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

和经济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

基金委电工领域第一个重大项目

 “电力系统广域安全防御体系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全国工科第一个女博士(倪以信)

电工领域第一个杰青(李崇坚)

电工领域第一个百篇优博(程志光)

电工领域第一个副教授杰青(胡军)




1989年

电机系在全国率先

原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和电机三个专业

合并为一个宽口径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997年

进一步夯实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

将电气工程中电力系统、高电压

电机、电力电子四大方向

原有的多门课程

“重组”为四门专业基础课

并要求每名学生都学习这四门课程

专业建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工科博士生的培养

既要‘立地’也要‘顶天’”的思想

电机系首提

“立地”

就是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顶天”

就是要出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和培养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

1997年

“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培养高质量电工学科高层次人才”

教育研究成果

获得当年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奖证书


课比天大

承担“电路原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等

工科基础教学

电机系是面向全校开课的大系之一



全校重大职责之下

是讲了90年的基础大课

还能跳出套路

主动开设我国首门“电路原理”慕课

供来自全世界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的

30万余名学生选修

以此为基础在全国

率先开展小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率先应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

开展大班混合式教学改革

让敢想敢试的创新能力在课堂生长

真正实现典型的理工科“硬课”

连通课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


电蚊拍 煮蛋器 电子琴……上完“电路原理”课的清华学子能做出什么?


硬课之下

是自2002年以来

已公布的一级学科评估中

电气工程学科前3次一级学科评估均排名第一

第4次获评A+



敢啃硬骨头——


“我们并不专门学习修电器”

朴素的认知也有其合理的部分

因为电机系的科学研究

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千丝万缕

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用电安全


过去20年间

电机系共牵头承担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8项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

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项

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家奖获奖项目证书


在坚守中创新

多的是师门接力传承的研究

不变的

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服务民生的使命

迭代的

大批系里自主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电工科学家高景德院士

被称为“中国博士教育的拓者”

他的学生卢强院士

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大型发电机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

和水轮机调速非线性控制器

提高功率输送极限15%以上


卢强院士的学生梅生伟教授

带领自己的学生、青年教师陈来军

挑战学术界公认的理论难题

提出了交直流电力系统

危险故障路径快速辨识

和连锁故障风险主动预防等技术

成果应用于5个特/超高压交直流电力系统

20多家省市电力公司及多个电力工程项目


同样出自高先生师门

王祥珩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

青年教师王善铭、桂林

攻关交流电机系统的

多回路分析技术及应用

发明了大型发电机主保护配置方案的

定量化设计技术

成功应用于龙羊峡三峡

国内外60座大中型电站

和国内所有单机600MW以上的水电站的

发电机主保护配置方案设计中


王祥珩老师团队参与内部故障分析和主保护设计的龙滩水电站


建立“多不良数据辨识理论与方法”的

相年德教授

带着自己的学生张伯明教授

和张伯明的博士研究生孙宏斌

攻关电力系统全局准稳态电压优化闭环控制研究

及示范工程的研究

提出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新概念和体系

实现电网在线全局、实时闭环

综合预警和控制决策

在江苏、江西、华北、华中等获得应用

十年后,孙宏斌教授带着

自己的学生、青年教师郭庆来

构建“自律协同”的复杂电网

自动电压控制(AVC)技术体系

研制出首套复杂电网AVC系统

闭环控制了全国81%的水、火电

88%的220千伏以上变电站

55%的集中并网风机、光伏

为我国电网装上“超强大脑


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分团队成员在奖励大会上合影


上世纪80年代

担任系主任的吴维韩教授

师门下的何金良教授

带着自己的学生、青年教师胡军

实现复杂结构土壤中

大型接地系统电气参数的精确计算

成果直接应用于

国内200余条输电线路

1500余个发电厂、变电站、换流站

及五大洲20多国的接地工程


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的王宗淦教授

在指导学生韩英铎院士

深入研究远距输电的发电机后

甚至为此开了一门“关于大扰动大变速”课程

后来,韩英铎王仲鸿教授

成功研制的±20MVar ASVG

成为国内第一台用于工业运行的

基于大功率可关断晶闸管电压源逆变器的

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


±20MVar STATCOM


而在韩老师门下

留校的闵勇教授继续带着

自己的学生、青年教师陈磊

发明了基于量测的电力系统

全过程、全工况在线阻尼分析与控制技术

填补了国内外振荡起因判别和

紧急控制决策方面的技术空白

有效防止振荡导致的停电事故



电机系,为啥这么敢?


“敢”

构成使命驱动的内生力量

写就这张90年的答卷

这份“敢”

源自一个共同的身份认同——

清华电机人


这里

曾有顾毓琇先生的大声疾呼:

利用工程的智识和方法

来帮助国家解决国防和民生问题

便是我们工程师的天职”


有共同筹办电机系的

章名涛先生谆谆教诲:

“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

更要学会怎样为人

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

为人不好,为学再好

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

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高景德先生的循循善诱:

从人民的需要和国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谦虚谨慎,团结合作,努力创造

走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前列

不断做出新贡献”



这里

走出了清华园内公认的

优秀学生运动领袖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纪毓秀

“一二·九”运动

清华大学南下自行车宣传队中的

凌松如(又名凌则之)、张石城、伍崇让

化名为吴厚从事秘密电台工作

并钻研改进发信机的王士光


电机工程馆(现宏盟楼)外的纪念牌


从这里启航

一批闪亮的名字熠熠生光

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金怡濂

“八一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国家电网公司首任总经理赵希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

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

国务院原副总理黄菊



一批奋战一线的师生系友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支援青海大学的梁曦东、梅生伟

支援新疆大学的李永东、周远翔

以“造血”代替“输血”

助力西部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周远翔指导新疆大学学生


1986级本科生王小海

1998级硕士林云志

1998级本科生夏德明

1999级本科生谢邦鹏

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2014年由在校生发起的“梦之网”计划

成员超过100人

旅途超过20000公里

利用专业知识为偏远地区的

无电、缺电中小学搭建光伏微电网

惠及超过1000名当地师生


“梦之网”社会实践支队


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

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

崛起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

汇聚成“为学在严、为人要正”的系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相得益彰



90年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18800多名学生在此学习

860多位教职工和340多位博士后在此工作

20000余人成为电机系友


由双e组成的“电”字型系徽,是2003级本科、2007级博士系友翁振星的创意;形象的西主楼外立面形状系庆标识,选自2000级本科、2004级博士系友袁新枚的来稿


电逐九秩,机遇百年

面向未来

清华电机

着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创新力

培养可堪大任的英才

使电机系成为全球人才高地

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在对既有学科坚守的“不变”

和对新学科探索的“求变”

在促进我国电力电工行业进步的过程中

打造国之重器

使电机系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10天后的4月23日

电机系建系90周年庆祝大会

将在新清华学堂召开

一起祝福清华电机系

90岁生日快乐!


欢迎在留言区

写下你与电机系的故事

截至4月23日下午2点

评论区点赞前10名

将获得我们寄出的

精美系庆文创一套!







文 | 李婧

图|黄泓熙

历史资料、图片提供|电机系

排版 | 李沫潼

编辑 | 赵姝婧


清华五道口!是打卡圣地,更是神秘的“金融黄埔”

又有8名清华学子入伍!对比照来了

做青藏高原上的一束“烛光”

我能报清华强基计划吗?点击查看解答!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