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手册》:70年,70部电影(三)

耐观影 耐观影 2024-01-12

翻译:Sirui,雷陈

校对:王千禾

排版:CamilleLee

海报设计:Micmia

审稿:Xavier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仅用于交流学习,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Cahiers du Cinéma

为了纪念《电影手册》创刊70周年,在2021年4月号中,该杂志以 "70部电影,70年 "为题,列出了一份电影清单,为读者提供一次时间之旅。

本期将介绍其于1970-1990年选出的佳片。

衰弱症

1990

Le syndrome asthénique

— Kira Mouratova

从1989到1990这两年间,两部伟大的作品见证了苏联的解体:瓦拉里·康涅夫斯基

(n433) 的《死亡与复活》 和琪拉·穆拉托娃的《衰弱症》。多元的巨幅制作展现了全苏联人民七十年来被支配的绝望。影片中的沉重黑暗与导演独辟蹊径的幽默感相中和,使人进入到一个“电影世界”,Thierry Jousse写到:“这是一段作为观众来说实在一年甚至十年难得一遇的观影体验,时而令人目眩神迷,时而直击人心,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黄色房子的回忆

1989

Souvenirs de la maison jaune

— João César Monteiro

《黄房子的回忆》开启了神圣的“上帝三部曲”(《上帝的喜剧》与《上帝的婚礼》紧随其后)。这三部搞笑又感性的寓言式电影,均由蒙泰罗本人出演其中拈花惹草放浪不羁的享乐主义大师形象。弗雷德里克·施特劳斯(n424)在对当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论中也提及:“葡萄牙电影的影像既具有文学性也具有理智的理论性,至今仍被广泛推崇。《黄房子的回忆》中的黑色幽默,及暴力残忍的描绘在威尼斯电影节收获了巨大的反响。”

石榴的颜色

1988

Achik Kérib, conte d'un poète amoureux

— Sergueoï Paradjanov, Dodo Abachidze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通过真实图片讲述了一个吟游诗人的故事,他走遍全世界来赚取财富来心爱的人结婚。他从《石榴的颜色》这部电影开始就使用这种叙述手法,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他又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石榴的颜色》更多的是渲染静像,但《吟游诗人》则充满了能量,声音,舞蹈和歌唱激活了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就像Joël Magny(n413)写的那样,图像在出现时就已经具有符号的意义,但这里它绝不仅是一个起替代作用或象征作用的符号,而其中包含着更多的深意。它其实比感官体验要缥缈得多。

光之翼

1987

Yeelen

— Souleymane Cissé

在一个无名的时间点,一个年轻人准备获取巴姆巴拉人祖先的智慧并成为了一个巫师,但是其父在围捕他的同时被害了。这是最伟大的非洲电影之一,其融入了家庭悲剧和启蒙故事,种族矛盾和魔法能力。Antoine de Baecque (n402)写到:“以微不足道的方式,向我们抽丝剥茧地展示了全球背景下的神话历史。”同时Cissé“也提出一个我们都已忘却的本源的问题:世界在观望什么?”  不是说这个世界“怎样”或者“通过谁”来观望,而是要回到阐释这场运动奥秘的过程中发现本质。

黑与白

1986

Noir et blanc

— Claire Devers

受到田纳西·威廉斯两篇小说的启发,克莱尔·德弗创造出80年代法国最美的电影之一的作品。在没有做任何心理社会甚至道德上的研究,她描述了一个内向的会计和一个黑人按摩师虐恋关系。与影片主题截然相反的是,影片的细节却处理柔软细腻,如Joel Magny写道,她“用残酷又精准的手术刀切割身体般分割空间”。但此处的问题在于该如何“在所有参照物都模糊不清漂泊不定的世界里”引入人的欲望,甚至是每一个观众都存有的欲望。她这样解决:“在遗忘自我的过程中体验永远多于观察,情节的起承转合是必不可少的。[…]”

弥撒终了

1985

La messe est finie

— Nanni Moretti

易怒且孤独的南尼·莫莱蒂是80年代陨落的意大利电影最好的救赎。他化身教父,拒绝回答这个非常莫莱蒂的问题:如何才能对社会保持清醒,但同时爱人如爱己?夏尔·戴松(n391)写道:“在这驶向疯狂和解体边缘的体验中[…] 他发现在自我和世界间找到一个完美平衡的基督教模型是不可能的事情。”莫莱蒂作品中政治性与喜剧性的关键技巧可以总结为:这取决于在愤怒爆发之前,他需要在同一个世界、同一部电影、同一个镜头里隐忍多久。

自由,夜

1984

Liberté, la nuitPhilippe Garrel

— Philippe Garrel

加瑞尔电影的主题一般是他自己的生活,但是阿兰菲利彭(n395)说,《自由,夜》是第一部“讲述加瑞尔父亲那个时代”的电影。马克切夫里也评价到“这部电影完美的体现了加瑞尔父亲本人,他有棱角但又温柔的长相,痛苦又沉沦。他想将自己从自己的反思中解脱出来,愈合过去的伤口后重生,回到最初的起点重新开始”。从后来在法国的表现来看,这些历史的伤口来自于阿尔及利亚战争。这部电影其他的部分充分体现了加瑞尔的特点:沉默的人相视相伴相爱,在充满阳光的世界中互相撕扯。

水手的三枚硬币

1983

Les trois couronnes du matelot

— Raoul Ruiz

尽管很少评论,但劳尔鲁伊斯还是经常看《电影手册》,有时候他为《手册》作的评论还会出现在电影中。他以一种非常规性的角度来延展理论:就像刺激永无止尽的想象力。一个为了跳出刻板70年代的理想化电影人。夏尔戴松评论(n348-49)说:“这个特殊的年份(n345)奠定了《水手的三枚硬币》的价值,这是鲁伊斯想法和叙述最丰富的一部荒诞的故事电影。他在电影的质感里注入了假想的欲望。这种欲望远超过假想,这也是他主要的不可或缺的电影组成元素。”

长夜绵绵

1982

Toute une nuit

— Chantal Akerman

随着时间的证明,《长夜绵绵》被评为香妲·艾克曼最美的电影之一。阿兰·菲利普森完美的定义了艾克曼与同时代不一样的作品特点:“更有趣,更柔软,更生动,更搞笑”。在不破坏其“柔缓,素淡,简洁”的同时,第一次融入了舞蹈和音乐喜剧的元素,同时也“尝试着另一种,意大利小调般辗转绵长的迷人诱惑”。

第一次蛙泳

1981

Ma première brasse

— Luc Moullet

穆勒,《手册》的长期影评撰稿人,后新浪潮最伟大的电影人之一。短片《第一次蛙泳》记录了他第一次尝试在大海里游泳的经历,这也可以说是他最完美的电影。如同受限于电视放映时长的小片段,影评人路易斯科雷基充满激情地在《手册》中对该片评论道:“就像最伟大的电影人(无声电影:卓别林,济顿,兰登),穆勒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令人无法抗拒且疯狂的世界[…]。我们会大笑得喘不过气”。

西蒙娜·巴贝斯或美德

1980

Simone Barbès ou la Vertu

— Marie-Claude Treilhou

一个女人,三个场景,度过了一整夜:色情电影院的女引座员,一个小酒馆,一辆形单影只的赌场合伙人的车。丹尼尔 · 达布洛克斯从西蒙·巴比斯身上看到了与艾克曼执导的让娜·迪尔曼截然相反的形象:“流浪街边的女孩,没有家也没有亲人[…],但是她把压抑焦躁不安的封闭空间转变成一个称之为临时住所家的地方。她在那里整理出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女性形象”——“她并没有利用女性的优势来猎寻男人(或者说她没有优势也不打算寻找),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游戏使其对她卸下防备敞开心扉”。

否决之手

1979

Les Mains négatives

— Marguerite Duras

自电影《音乐》(1967年)上映以来,《电影手册》一直陪伴着杜拉斯的电影,这种默契关系促成了第312-13期(1980年6月)特刊,题为《绿眼睛》,完全由她本人构思设计。1979年,她在Hyères Festival耶尔电影节上推出了四部短片:两部《奥雷莉亚·史坦尼》、《塞扎里》和《否决之手》。彼时年轻的批评家莱奥·卡拉克斯(n° 304)对后者评论道:“这种被紧紧贴在屏幕上的感觉,或者说是那些图像和声音(人声和大提琴声),在从投影仪到幕布的过程中,穿透观众的身体,直指人心。”在作总结之前必须要说,这些关于某些回忆的电影,都“应该像是在咖啡馆的点唱机上一直可供人选择、欣赏,不论在哪里”。 

DVD:Benoît Jacob Vidéo

希特勒:一部德国的电影

1978

Hitler, un film d'Allemagne

— Hans-Jürgen Syberberg

这部电影是有史以来最野心勃勃的电影之一,它并没有严格地从历史角度去对待纳粹主义,而是想“以电影的方式战胜纳粹主义”(达内,n° 292),通过“针对性地表现希特勒,它把希特勒本人搬上舞台上,布景也如是地调动了大量群众” (拉多,n° 292)。电影假设了希特勒是一个电影制作人,有着他自己的方式,而我们仍生活在他拍摄的残忍又庸俗的电影中。对于纳粹主义充满妄想的戏剧性,西贝尔伯格设置了一种混合了透明投影,纸浆背景,木偶和原始特效的装置来表达。让·皮埃尔·乌达尔总结道(n° 294):“这好比梅里爱对决莱妮·里芬斯塔尔。”

物质剧院

1977

Le Théâtre des matières

— Jean-Claude Biette

(《电影手册》评论道,比埃特转行做导演,并没有妨碍他继续写作。《物质剧院》是让·克洛德·比埃特导演的第一部长片,讲述了巴黎郊区的一家小型剧团,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部“关于”戏剧的电影,戏剧在这里代表了一种生存和共同工作的方式。达内玩起文字游戏,写道(n° 285):“永远不会停止产生的,是被文字所唤起的关于事物的记忆。” 一部缜密的电影,需要认真考虑其中“每一个要素——人物、色彩、道具、字词,因为它要么会和另一个要素相联系,要么后面还会被提及”。这就是电影的另一面,它能表现出这些意图。

平台:Henri sur cinematheque.fr(免费)

最后的女人

1976

La Dernière Femme

— Marco Ferreri

费拉里通过露骨的手法,细致描绘了一对男女的生活,延续了他对人类进化、物种的研究,以及对男性危机的探讨。正如让·纳尔博尼所写(n° 268-69):“费拉里最新的政治行为也许是他将调查研究带到了传统政治舞台之下,甚至超出了或者说跨越了传统政治的框架,并且回应了那些困扰我们整个社会的最深层次的问题:性别分化,物种起源、生存和繁衍的发展过程,揭露人的动物本性,探索人性的边界。” 费拉里的原始粗俗风格实则是真正的清醒,既滑稽又令人悲痛。

平台 : Orange.

里程碑

1975

Milestones

— John Douglas, Robert Kramer

《里程碑》是参与美国六八抗议运动群体的写照,它将纪实和虚构、文化和自然,紧密地组织在一起,这并不是一份总结,而是对70年代中期美国反主流文化的物质和精神状态的现时记录。正如赛尔日·达内所写(n° 264):“克拉莫和道格拉斯的电影中,最珍贵、最震撼的是,他们并不比他们的角色知道得更多,但他们愿意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点一滴地搭建起整个故事来。”《电影手册》认可这一点,并将一个会议命名为“《里程碑》与我们”(n° 258-259),让·皮埃尔·乌达尔还为该片献诗一首(n° 262-63)。

DVD : Capricci

约束之地

1974

La terre Promise

— Miguel Littín

《约束之地》拍摄于1972年,重现了20世纪20年代末的农民起义,以更好地反映当时使得智利左翼势力分裂的土地政策。但皮诺切特政变终结了以上这些问题,影片被禁,导演本人也被迫流亡。不像那些只从政变失败的角度看待它的人,《电影手册》支持这部充满傲慢和热情的作品,其原因如同巴斯可·波尼茨(n° 253)写道,这部具有“狂欢式荒诞结构”的电影,本身就“与悲剧精神相背离”,通过“戏仿的方式,更直白地说,它并不逃避死亡,而是肯定了死亡的矛盾性,即旧势力的垮台和新势力的诞生”。

以父亲的名义

1973

Au nom du père

— Marco Bellocchio

1973年,贝洛基奥有两部电影在法国上映:悬疑政治片《把怪物放在首页》,和《以父亲的名义》。后者以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所耶稣会学院为背景,是一部风格压抑,表现自由主义的讽刺作品。虽然达内(n°245-46)对《以父亲的名义》持保留意见,但他赞赏该片对悲观主义毫不媚俗的真实表达,远非罗西或杰米之类“进步主义、人文主义”电影人的那种模棱两可所能比。他甚至从中看到了当时意大利电影所展现的最先进的一面:“意大利电影人在涉及政治问题时不再像之前一样害怕’直呼其名’;而法国电影人仍然在含沙射影”。

今与昔

1972

Le Passé et le Présent

— Manoel de Oliveira

早在奥里维拉在法国被认可之前,巴赞(n° 73)、邦当(n° 159)、比埃特(n° 175),随后是达内(n° 276),就注意到了这位导演的电影作品。1977年,达内将《今与昔》描述为 “奥里维拉最具结构性,或许也是最具野心的电影。”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打破了描写小资生活小说的惯例叙事方式,以一种讽刺而幽默,极具布努埃尔风格的方式剖析了婚姻的法则。扬·拉多在1980年(n° 309)再次提到它时指出:“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用孩童般调皮天真的视角去看世界,嘲笑着成年人的严肃性”。

仪式 

1971

La Cérémonie

— Nagisa Ōshima

大岛渚之于日本的意义就像戈达尔之于法国的意义一样:他是日本电影复兴的领头人,多产又反传统。《仪式》这部电影通过记录一户传统家庭生活中的仪式,来审视日本当代历史;这些仪式中透露出秘密、忌讳和代际冲突。巴斯可·波尼茨(n° 213)在谈到其认为的戏剧性时写道:“现代电影(如大岛渚、斯特劳布、戈达尔等导演的作品)中的戏剧效果,其实是画面表达与空间表达的危机前兆,或者说是其砥柱般意识形态的展现。”这是一个宽泛,也是《电影手册》从未放弃的议题:在电影中政治的表达更加形式各异,而非单纯的言语表达。

闪耀之风 

1970

Ah ! ça ira

— Miklós Jancsó

米克洛斯·杨索的独特风格——使用长镜头将摄影机的移动和演员翩翩舞姿的位置变化巧妙结合,将政治反思和情感糅合在一起,别具一格。因此,让·皮埃尔·乌达尔(n° 219)将《闪耀之风》这部电影定义为“一个可供审美的对象,同时也是一个汲取知识的对象,[…]既具备娱乐性,也拥有思想性”。在这部以1947年为背景的影片中,共产主义学生和天主教高中学生之间的思辨,通过热情而感性的舞蹈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名为电影的药物,所有的感觉都因为享受,我们沉浸在这种种或矛盾或相同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中。”西尔维-皮埃尔这样评论道(n°219)。

DVD:Malavida

FIN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电影手册》:70年,70部电影(三)

耐观影 耐观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