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的逆行者:我讶异于世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独特的生命,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道中书院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牟学进阶班(第1期)结业报告

常思远 河南方城

博文约礼——读经为本

刚看完牟学新外王三书,我的心情是悲怅的,不是那种消极低沉的,而是正面积极的。这次读牟著的心路历程我总结为三个阶段:

(一)临门一棒——初接触牟著,顿觉语言曲折繁密缴绕,晦涩难懂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宛如临门一棒,将人直接打晕。

(二)渐入佳境——咬牙坚持,硬读下去,渐渐地能明白一部分了,甚至还能把各部分串起来,脑海中大概有个框架了,而且越读越明晰了。像现象与物自身;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智的直觉与感触直觉;一心开二门,真如门与生灭门;综合的尽气、综合的尽理与分解的尽理……这些概念也有了一些了解。这一阶段的感觉犹如飘飘然如荡舟,飘飘欲仙,如悠悠然荡秋千,如躺在摇摇椅上摇啊摇,如婴儿在摇篮中被荡来荡去。这种清明清爽之感,这种内心充实之感真的是无比悦乐。

(三)一盆冷水——后边看到余英时先生的文章,感觉说得很有道理,我也很认同,可越往下看越感觉怪怪的,这是在批评当代新儒家呀!那牟先生的文章我能接受,余英时先生的文章我也能接受,这不就矛盾了嘛!顿时有种怀疑人生的感觉。这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我——是我太无知了!如同墙头草一般随风倒。我哪里懂了牟先生,不过是能复述牟先生的话语而已。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如熊先生当年对牟先生说的一样:“你以为你懂了吗?其实你还差得远呢!”

如同我们来研习读经教育理论,知道了“一的、二性、三原则、四标准、五特质”,但你是真的懂了吗?是否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季谦先生说:“既使你正在读经,但如果你没有思考明白,我不敬佩你。你思考明白了,纵使你不读经,我依然敬佩你。”所以,你思考明白了吗?

如何思考明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吗?不然。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什么?读经、研习理论、讲六小篇。有人就会疑问了,不是还没想明白呢吗?怎么就去做了?就好比你要爬世界上最高的山,有人说泰山高,有人说喜马拉雅山高,有人说有座山比喜马拉雅还高。请问你该怎么办?干坐在地上空想吗?不。你要先爬上一座山,然后再看哪座山更高,接着再去爬,一直爬下去,你总能爬上世界最高的山。现在我们还不能够思考明白,没有关系,先学着。“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文约礼”这个词,“博文”在前,“约礼”在后,没有博文,空空如也,你约什么?所以,经典难读怎么办?先读起来再说;牟著难读怎么办?先读起来再说。先博文,再约礼,约礼便是立定自己的学问,找到自己的定常。

杨明学 河北唐山

挺立道德生命,守护文化本位

第一期牟学进阶班结束了,对“学问是求来的”这句话有了很深刻的感受。虽然我们是被冯院长安排来参加这一次学习,开始心里还有一点点小抗拒。高阶班还没开始就“无缝衔接”了牟学班,当我们师范四期其他同学放假,我们却在读着让人两眼懵懵的书时,我心里羡慕极了。但是,越深入牟先生的书,我越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安排,虽然内容很深奥,很多词闻所未闻。随着接触多了它就从陌生人变好朋友了,我不禁感叹,我们何其的幸运能有机会触摸这样高深的学问,这是在顶层的学问。虽然它很难,很多看不懂,但是我感受到了牟先生在那个时代对中华民族在未来方向的深切担忧。在书里见到最多的就是牟先生说要把我们的道德主体自我坎陷,进而开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民主与科学,而第一步就是道德生命的挺立,要守住我们的本位文化。

对于国家民族如此,于我个人而言不也是一样的吗?如果我自己的生命没有立起来,那外在的一切都是虚无飘渺的,而这样的人生,我过了24年。原来以前种种不如意都是因为我内在生命的不强大,所以我需要这样生命的学问让自己变得更清明,所以我遇到了牟著。虽然是冯老师安排的,但它也是我生命中所向往、所需要的。还有就是对于高阶班,我更加向往了,因为在生命成长的进程中,每上一级台阶,就会离那生命的学问更一步。

文 妍 湖南益阳 

直面困难 迎难而上

这次看新外王书整个过程比较难受的,第一本全是文言文,文妍看不懂文言文,你说难受不难受?难受归难受,也有几点感受:

感受一:虽然很多文章看不懂,但在这个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文章中的很多学者讲的都是民族国家、甚至是全世界,是大范围。这些学者都有这样的一份时代的担当,观当今社会也有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能有几个人有这样的担当,我们都在为个人、为自己的小家在努力的奋斗着。新外王下册中有一篇这样的文章叫救图中的文化意识,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份对于文化的相当。

感受二:书中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且一节课三个半小时,这个过程确实很磨练人的心性,看的过程很困难,困难也要坚持好好看。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一本书,今后我们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我们人生所面对的困难与阻碍。困难并不可怕,我们要迎难而上,看不懂没关系,这一遍一遍都是为我们未来能看懂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感受三:看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很无知,有很多都不懂。今天牟学,明天的又是什么呢?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去学习。生活上、物质上我们要知足,但是学习这件事我们要永远不知足。

以上就是我的感受,牟学班结束了,给我的人生立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今后高阶班的学习,拿出自己全部的诚意,也去尝一尝高阶班高的滋味。 

王语善  河南西平

漫长的生命洗礼     

短短7天的牟学进阶很快就结束了,但我感到经受了一场漫长的生命的洗礼。从一开始的晕头转向,困意连连;到中间的艰难啃读,灵光乍现;再到最后的豁然开朗,似有所悟。这一整个过程仿佛不是读了三本牟著,而是牟先生带着我从三王到汉唐、从东方到西方、从现实到理想走了一遭思考之路。我讶异于世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独特的生命,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牟先生对中国古代圣哲未能通过转折,而开出民主政治深感遗憾。他建立了“三统”,期盼能够开出属于中国的理性架构。做出这样的创举自然会接受许多质疑和批评,包括在最后一天我看到一篇批评新儒家的文章,当下看完感到竟很有些道理,对牟先生竟起了些质疑,直到看完后面的文章,我不禁感到很汗颜,正是自己的本体没有立住,所以才会墙头草随风倒。而我又想到牟先生、王教授,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逆流而上,做时代的逆行者,他们所遭受的反对,批评和挫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他们却能够坚定地走下去,正是因为有道德主体的挺立和儒家的心性之学做为基础才会有这份坚信与贞定,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正相当于春秋战国那个“黄钟毁弃,瓦人釜雷鸣”的时代吗?那个时代战火纷飞,有人来平定。这个时代众人的顽固心疾,谁来医?

那个时代有孔子孟子,这个时代有牟先生王教授——还有我们。这几天晚上躺在床上,我总是问自己:你将来要做怎样的事?你要成为怎样的人?你会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作出怎样的贡献?通过这几天读牟著,我想我找到答案了。当我看到牟先生对古代大儒们未能开出外王时的遗憾的感叹,我无比地感动,虽然只是一句话带过,但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溢出的悲情、温情与敬意,能够感受到牟先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和接过开新外王这份重担时的无比坚定与自信。

 夏子明 湖北咸宁

     柳暗花明又一村

牟学进阶班结束!《新外王三书》说难看不懂,确实比牟学四入门要难。

但平时的研习读经教育理论,也是有了一个基础。有一种懵懵懂懂雾里看花之感吧!从上册的艰涩难懂到下册的愈看愈欣喜。在此过程,无论是多么困难,坚持不住,但只要坚持下去了才能有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牟先生说看历史“须将自己放在历史里面,把自己个人的生命与历史生命融于一起,感受着历史背后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伟大的精神人格。”中国历史是以人性、生命论英雄,而不以成败论英雄,需用自己的生命去体贴,感受。历史的曲折婉转主因人有动物性也有光明性,而人总是向上、向往善的,动物性出来的时候人们会反省,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的时候,君王会反省!这一光明性与动物性与之做斗争。牟先生说人很麻烦“富贵不能乐业,贫贱难耐凄凉”在道中这样一个环境中不能好好做事读书,当我们面对贫贱,很大的困难的时候,就难耐那种凄凉。孔子说过:“不仁者不可以长处乐,不可以久处约。”不仁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但会常常觉得自己的生命很空,无抓手,很麻烦、自己的生命得不到妥当的安排,那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所以要做功夫,生命常保常体。

好好体贴当下,迈出那第一步,才有成长的可能!

周 敏  贵州毕节

文化担当  

一、感恩:高阶班出去宣导过程中因身体原因提前请假回家,在家调理了四个月的身体,原规划是月底30号返回书院的。但冯老师让我尽量26号到就买了26号的车票,本以为是工作上有事就来了,没想到冯老师让我到书院找胡老师是来新外王班学习,真的特别惊喜,非常感谢冯老师给我的这个学习的机会。

二、感受:以前未看牟著,听别的老师分享牟学很高,后面初次看牟学四入门时感觉确实很高,但看了那些关于牟先生的文章感觉很亲切,并没有畏难情绪。但这次刚看新外王第一本《历史的哲学》时感觉瞬间就懵了,很多名相术语和文言文,看得晕头转向,感觉又回到高阶班看第一本《理则学》的感觉,被一棒子打晕,但在道中长期熏习就是好,练就了一个好心态:看不懂没关系,就当经典来读呗,就如王教授初次听牟先生讲学时的心态,总之看不懂是因为自己底子太差,得好好学习,同时也很庆幸遇此绝学。

三、收获:通过先哲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及分析,近一步对中西文化差异和历史传承有了深刻的体悟和认识,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基于儒家思想之传承,因为它是出于人类的综合的尽理尽气之精神,因为它源于人性、即良知、即道,所以能长久屹立于天地之间,永垂不朽!杨祖汉在《论余英时对新儒家批评》中说道:“道固然是长存的,且不离日用伦常,亦不会中断,但对于道的体悟,能有真正的了解者并不会有许多。而对于道的体悟人少,并不表示道不表现在人的生活及历史文化中。”的确,自古以来,能真正见道并且宏扬道的人屈指可数。正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但纵使没有一个人见道,道都是永远不变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因为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道虽然不会变,但是它需要有人传承,正所谓慧命不可断,人道不可息。今天我们还能读经典,还能对过往历史有一定清楚的了解和认识,那是有王教授和古圣先哲的一种文化担当,牟先生曾说过“人自觉的要有文化担当。”希望做为新世纪其中一员的自己能对文化传承有所担当,期许自己。

牟先生说“人类历史即是精神磨炼之过程和人类修炼工夫之过程。”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是别人(事件)已经过去的历史,而我们正在经历的则是后人将要追溯的历史,希望我们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历史中留下辉煌的一笔!

THE

END


编辑:(助教)范琳

审核:道中书院文宣部

本期累计图文

   1.读经实践者,当以“方以智”的精神,转出“理性的架构表现”,更好撑起“圆而神”的智慧

   2.以理生气,尽而不尽,无待犹兴,做历史大流中的砥柱豪杰!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牟学研习班往期信息汇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