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传佛教:39 修持宝瓶气的功德利益 ▏40 问答录(6)《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9 修持宝瓶气的功德利益 40 问答录(6)《甚深内义》

 

39 修持宝瓶气的功德利益

 

这个修行——包括身体上的坐姿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让我们更加扎实稳固。平常我们便要做净除烦恼的工作,以便究竟上可以获得身口意的证悟。究竟了悟可以让我们证得五佛智。说到此法的功德利益,尤其在我们身体存储五大的利益上来说,导入地大的能量(地气),可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坚实;我们的身体变得更为扎实硬朗,五脏的功能也更顺畅。

 

保存水大可助我们的身体保持在良好的状况中,尤其水大的能量(水气)可助皮肤湿润。存储风大可让我们身体产生一种轻快感。有了这种轻快感,我们才不会感受到身体的负担。因为身体非常轻盈的关系,我们的举止动作也才不会觉得吃力。当我们的体内保有空大时,我们的心才会变得清明,也才会产生智慧。所有的内气加上空大可让我们五官的感觉更加敏锐;我们的视力变得更为明晰,耳朵听得更加清楚,同样,闻嗅、尝味、触摸的感觉也更敏锐。

 

饱储五大之气不仅会产生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些利益,同时它还可以引导我们正确的修行,证得五智。之前我们也曾开示过,一切五智的根本就是法界体性智。在一切都清净后,我们才能悟得此根本智。而在这个圆满证悟阶段,行者对于一切众生的因缘、需要和痛苦等都了了分明,这就是大圆镜智。证悟此智时,行者的菩提利他心不再有任何分别之意。在利益度化众生时,他的心完全是无私不偏的,而这种慈悲的功德正是平等性智的象征。由于此等高深的证悟,其佛行自然是广大无边;而由此广大的佛行,其度众的力量当然亦是无限的。由于行者广大无边的佛行,他便能应一切众生之机做化现,随一切众生之愿行度化,完全无任何迷惑迟疑。就精确的了知一切众生的需要而言,这种佛行即是妙观察智的表现。

 

由于此等证悟,无边的佛行自然任运而成,度生的能力也不需造作培养。这样的佛行事业能完全自然圆成,满一切众生之愿,因此它被称为成所作智。

 

一九八九年七月六日下午

 

40问答录6 

 

今早的开示有几点我不是很清楚。第一点是,我们要尽可能的把气持久一点,直到想呼出。然后当我们呼气时就像这样,倏的把手指张开,对不对?

 

答:对,这就是为什么说要像「射箭」一样的道理了。

 

第二点是,您说我们把气吸入,再与红色的阴性能量(母能量)结合。它是否就是我们以前所说过的红明点?

 

答:是的。

 

当吸入的气与红明点结合时,会有暖热产生上升到顶部,是否就是这个东西溶化了明点?

 

答:是的,在这同时,热能或暖热上升,但顶部的白明点并非真的被溶化掉了,它只是产生一种滴露的感觉而已。顶部的白明点并没有消失,虽然这些滴露是由白明点而出,但不要以为白明点就真的被溶化掉了。

 

我对吸气,然后将气「压下去」有一些问题。我试着做了几次吸气,感觉好像是,若我们要吸饱气的话,胃部的下腹肌势必要放松一点才行,然后再由上面把气压下来。我对仁波切有关这一点开示的了解不知是否正确?后半部字面上的翻译是「下压」,我想我们可能也必须要将胃部的下腹肌放松才行。

 

答:这种特别的持气方法在佛法上称为「宝瓶气」。当你在灌顶法会中,接受上师由瓶中倒出甘露为你加持时,便会看到那个圆身的宝瓶。你就是要把你的腹部变成像圆圆的宝瓶一样。修宝瓶气时,要把气往下沉。首先,吸气进入左右二脉,然后再引入中脉。一旦它进入中脉后,我们不要让此精气(之前我们在讲中脉时曾讲过)在中脉内往上行走,而应反要将它下压,但同时也不要让它由下面各门漏出,因此我们要将这些门关闭(例如,缩紧括约肌、提肛等)。之后,我们便把气持住在密处之上,脐部之下的位置中。由于持气的关系,我们的腹部便鼓得圆圆的,像宝瓶的形状一样,这就是它之所以被称为「宝瓶气」的道理了。你将气由上往下压,再由下往上提,便刚好储存在那个位置中,变成一个圆形宝瓶的样子。

 

昨天仁波切说一些大瑜珈修士都采独身,所以才能将气保存于精液中。我可以了解这点,因为男性的性过程多半是主动的,而女性的排卵和月经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她们无法控制。女性瑜珈修士是否有月事?若她们没有,则生理上是否有一些实际上的改变?

 

答:一般来说,男女两性身上都具生殖气,但女性每个月的月事问题则非我们说的瑜珈修士所保存的那种能量。因此就生殖气的一般条件来说,男女两性都是平等的,而这种可以持住它的修行或训练方法,对男女两性都有益处。

 

当我们坐下修这个密法时,是否要观想现在所教的?或是只要知道就可以了?

 

答:我们目前所开示有关气、脉、明点等的东西只是以密乘的整体观点来说明一般我们身体的组织状况。每个密法在实修上都有些差异,目前我们所开示的只是一般性的东西,却也是修习任何密法所必须要知道的。但每个密法、每位本尊的法门在实修上的观想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所开示的并非特别针对观想而来,只是一些我们大家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

 

在止修中,七支坐法的前行动作之一是,我们要把臀部拉紧靠拢,收缩括约肌(肛门)等,然后放松。这是止修的方法,在修这个密法时,我们是否也要这样做?

 

答:在修这个法时,我们要持续拉紧肌肉,不要放松,由上半身施压让它下沉,然后持气。因此我们在收缩肌肉时,要将气同时下压和上提,导入脐下。由于下压和上推的关系,小腹会有些鼓起,这就是所谓的「宝瓶气」,意思是如瓶身一样储满气。由于下压上提的力量很大,因此当我们像宝瓶一样装满气时,便无法说话,一说话,气必漏失(呼气)。但也有一种称为「半宝瓶气」的法门。修这个法,我们只要吸入一点点空气,也就是半呼吸,然后将气一边下沉,一边上提,把那一点气储存在脐下与密处之上的位置中。由于我们只持少许气的关系,便仍可以说说话,只是无法讲太长的话。据说有些大瑜珈行者日夜都持着半宝瓶气,说话时也是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瑜珈气。

 

这个问题是与我们禅修时,眼睛凝视的方式有关的。仁波切说我们的目光要顺着鼻尖看过去,这是不是我们的目光交集之处?我曾和一个人讨论,他却说仁波切说过要往上看。

 

答:做为一个学子要知道,他的责任就是不要把不同的法门混淆了,这点很重要。往上直视天空是当你觉得昏沉欲睡时的一个对治方法。当你修「止」时,若你觉得昏沉欲睡便可以往上看天空,那是一个对治这种散漫不专的方法,但请不要把它加到这上面来。在修这个密法时,你要顺着鼻尖看过去。

 

也许我说错了。有一个人说,仁波切的意思是直接向前平视。您是顺着鼻尖看过去,或是直接向前平视?

 

答:一开始时,我们要把姿势调对,因此一定要由鼻尖看过去。一旦你知道顺着鼻尖而使颈部的姿势正确无偏后,慢慢的,你才能抬起眼睛向前平视,然后这时头和颈部的姿势才会没有差误。方法是目光要落在顺着鼻尖前面的三或四指宽处,但这也因人而异。有些人的鼻子较大,有些则较小,但只要稍微抬高一些,有点顺着鼻尖直视过去的味道即可。

 

当我们气沉丹田时,要不要观想在我们下半身代表母能量的红明点,和顶部代表父能量的白明点溶合化为许多滴露?

 

答:我们现在所讲的是一个密乘法门的概要,只要你知道脐下有一个属于母能量的红明点,加上顶部有一个属于父能量的白明点便已足够。至于暖热上升,明点下降的过程则是在实修上才会有的——依不同的密法,其中可能会有些差异。因此对于观想,我们不能一概而说。

 

我相信仁波切所说的当我们吸气时,便把气带进了左右二脉,然后汇入脐下的中脉。是否当我们在做这样观想的同时,要用力把气呼出去?以及当我们在观红白明点时是否要把气持住?

 

答:我要再一次说明我们并未进入实修部份,因此也没有观想。我要特别声明,观想只有在真正进入实修时才有的。这种法门有不同的密续与不同的传承,基于此点,观想也各有差异,因此我无法就一般性的告诉你要这样观,或那样观。但通常若想吸入新鲜的空气储存起来,你必须要先清净瓶身。方法是用手按住左、右鼻孔各呼吸三次,这是净化,然后再用两个鼻孔呼吸三次,共九次。这时你就已经清净瓶身或容器了(仁波切做示范)。这就是为什么呼气被称为像「射箭」出去一样的道理,因为最后你要呼得非常快,非常完整干净,体内不留一点空气。当你持气时,要将它持留在脐下丹田之处;若它上到脐上部位,身体便有可能出差错,例如产生痛感等等。

 

这是一个有关坐姿的问题。我有点不太清楚,半跏趺座与莲花座(密乘称为「金刚座」)相比之下,是否一样有益且受欢迎?

 

答:现在我们还未到要担心这个的时候。距我们真正要开始实修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这之前,你可以选择自认为比较舒服的坐姿,采半跏趺座(密乘称为「菩萨座」)。但偶尔训练自己用莲花坐法坐上几分钟也是很好的主意,因为等你真正进入密法的修行时,便得不到同情了,你必须完全用莲花座。

 

我想请你确认今早你为仁波切翻译的开示,那就是我们身体的右半部代表善巧,左半部代表俱生智;男性代表善巧,而女性则代表智慧,对不对?

 

答:(英译者)没错。

 

持气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吸气、沉气、持气,然后呼气。因此,我们首先吸气,气沉脐下丹田,然后后来您说红明点事实上就在脐下之处。之前我们说左右二脉在脐下之处会合进入中脉,因此我想我们所谈的全部都在脐下丹田部位运作,对不对?另外,是否当我们在做持气的同时产生暖热和能量的放射,而溶化了明点?若是这样,则呼气时又是怎样?为何我们要迅速张开手指,让气放出去?

 

答:我了解诸位中间有许多人对此点不是很清楚,但除非你开始进入实修,否则我不准备来说明这种情况,以及为何会如此等等。此外我曾说过,每一种密法对实修后所产生的情况,其说明也有不同。因此在不同密法有不同指导的情形下,我只能告诉大家一个轮廓。但一般来说,当你完全呼出(如射箭般)的那一刹那,白明点会再重回顶部。目前我只能说这么多,待你真正进入实修后,我才会再更详细的告诉你。

 

您刚刚示范给我们看的呼吸法是要在修宝瓶气之前做的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您说一边做三次呼吸,另外一边再三次,然后坐一阵子。这时我们是否要观想中脉?

 

答:目前我们只能对密法中有关气、脉的部份做一个一般性的开示,我并没有谈到某个特定的观想。因为又是一样,不同的密法各有其差异性,因此在你真正开始进入实修后,我们再来教观想会比较妥当。通常来说,我们不是呼吸六次,而是九次二个鼻孔各三次,接着两个鼻孔一起再做三次)。迅速张开手指是当我们用两个鼻孔呼吸三次的时候,然后在做第九次呼吸时,我们吸气并将清净的空气引入中脉。

 

我现在教的这个法并不要你每天练,而只要当成一种知识就可以了。但偶尔你有兴致时,也可以依照我们所教的几个步骤和方式练习持气。你必须要对持气的种种有些概念,原因在于当你接受密法的灌顶时,上师不会多加解释便要我们以七支坐法坐着,这个我们都很熟悉了。然后,他会给予智慧灌顶以启开我们的智慧,这些也许我们也不陌生。接着他会说:「持宝瓶气」。若我们对此毫无所悉,便不懂上师在说什么;我们只能以七支坐法坐着,此外对其涵意一点也不懂。现在当上师要我们以七支坐法坐着持宝瓶气时,我们应该懂得他的意思了罢!当我们确实做到持气的功夫时,才能真正领受到慧灌,而这也是我要教大家的原因,最主要是希望大家有一点概念。但不要认为从现在开始,它就是诸位每天必修的功课了。

 

同样在接受灌顶中间,也有一个语灌。通常在接受语灌时,我们会得到所谓的「甘露」。有时它是由甘露丸混合着酒或果汁做成的,因此也许当你在尝到酒或果汁的味道时说:「真好喝!」后,便真认为这就是语灌了。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语灌。当上师给我们甘露水喝下后,我们要马上观想甘露进入我们曾经讲过的四个脉轮,清净我们整个内在的气脉。然后上师象征性的口传,加上我们对象征意义的领悟,两者合在一起才能让我们真正得到灌顶。灌顶意为传予一些象征性的意义。若我们无法了解象征性的意义,那么在我们的气脉组织里,灌顶就不完整,也不正确。因此灌顶是非常秘密且具象征性的。我们必须学着去了解那些象征性的意义,例如,接受语灌喝甘露时,便代表清净我们的轮脉。

 

若我们在关闭下门有问题而导致呼吸不畅,无法修宝瓶气时,是否在要修宝瓶气之前就要先把关闭下门的功夫练熟比较好?还是两者继续合修好?全部合起来一起修安全吗?

 

答: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因此我们也必须训练自己。在训练中习惯了一切以后,我们才能慢慢把持气的功夫做好。但在开始起修时,不要一次吸入很多的气。少量吸入,然后把这少少的气持存在脐下丹田处,时间依自己的能力而定。若觉得不舒服,不要强迫自己硬撑,要马上呼出。在呼气时不能慢慢的,要像我示范给大家看的一样,一股作气呼出。因此吸气由一点一点开始重覆做,慢慢的你便会熟悉整个过程,将气持存在脐下之处。但切记不要吃得太饱,因为腹腔必须整个装满气的关系。

 

(问题听不太清楚,但很明显的是跟着上面的问题来的)。

 

答:现阶段先不要想气要如何下压上提的问题,只要把它持存在脐下丹田,摸起来又硬又紧,让脐下的腹腔变得圆圆的就可以了。若能这样做的话,慢慢你便会了解下压上提是什么意思。目前你只要能把气储存在脐下就可以了,不必去过份担心上提的问题。通常什么事都需要经过训练的。

 

当您呼气的同时,要不要由哪里使力?您说「快速」是什么意思?第二点,明点会下降到身体的中央吗?暖热是在中脉里往上升的吗?那样会怎样?第三个问题是,我们要用正确的坐姿打坐,但姿势若不正确(一次只坐一下子),也就是把一脚搁在另一脚的前面而非盘腿,这样可以吗?

 

答:我们现在不需要去操心什么暖热、明点,因为那只是在实修时才会碰到的事,而且也非现在我们要讨论的东西吧!但让我们说点实际的东西,若有东西会发热,则它一定会融化冰块。同理,拙火的暖热也会融化属于父能量的白明点,然后形成滴露下降,这是一个概说。另外刚刚我们才回答了另外一位学子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若你无法双盘,便选择你自认为比较舒服的坐法。我们无法说一定非要这样不可,但若以密法的修行来讲,双盘是最基本的。在做「止」修时,若你无法双盘或单盘,都没关系。但若将来你想修密法的话,则现在就要开始训练自己双盘,这样才好。关于呼气,我们所使用的佛法名词可以借用「沈山沈海」这样直接的字面翻译来表达它的意思。我们第一个说的比喻是「像箭一样射出」,指的是「快速」。「沈山沈海」指的则是呼气时的干净,完全不留一点在体内。这里我们要把小腹或是「瓶身」的气完全呼出,一点也不剩。换言之,我们要把脐下的气完全空掉,直到小腹的前壁贴后壁(这是比喻,我们不要完全照字面解读)。我们要把气完全挤掉,直到背脊和小腹差不多变成扁平(这不是譬喻,实际上确是如此)。我们要用力狠狠的将气呼出,仅量完全空掉小腹的气。

 

关于中脉的封隔,我想有两个,不知对不对?一在脐下呈「阿」形,另一则在顶部呈「杭」形。它们是否完全封闭的?或有时会让一点空气或什么滴露等的东西通过?我只是在想明点是如何降下的?它会穿过封隔吗?或封隔是在它之上?

 

答:封隔在我们的身体开始形成时就有了,而且直到我们临命终前,它都在。封隔若消失的话,我们就死了。不过你对这点可能不是很清楚。顶部的「杭」字是白明点的坐垫,而红明点的则是「阿」字。它们一直在那里,从不曾真正打开过,但随着个人健康的好坏,以及红白明点本身的充盈或衰亏,它会有些改变。有时当人身健气旺时,「杭」会展现得较为盈实,而当人气衰时,红白明点(或「阿」与「杭」)也会显得较弱。但它非等到我们死亡时,才会真正打开或消失。「杭」的颜色被称为是白的,但实际上它更接近钻石的颜色,就像水晶一样;而「阿」的颜色并不完全是红的,它反而比较靠近火山的颜色。我们知道在一团火中,中央常有一道并非红色,而是近乎纯白的烈焰——白中带红,非常纯烈的焰。那就是在火山爆发中,最猛烈的一种火,也是我们所要观想的这种红色。

 

仁波切说在修「止」时,双盘对气、脉的影响并不那么重要,但就表相的作用来说,它也是挺重要的,是不是这样?这意思是否因为它具有象征性,所以在表相上也很重要?

 

答:我们可以说它的确具有一种「象征性」,但除此外,主要我们是想培养一种善缘(吉缘)。我们说男性代表善巧,女性代表智慧,在想结造一个善缘的情形下,我们把善巧与智慧,以及智慧与善巧互相搭配,而非善巧搭配善巧,或智慧搭配智慧,因此我们的腿才要这样盘。外表上,我们要做一番好的、吉祥的安排,但真正的修行则是要从内在的气、脉与脉轮来做的。当然,七支坐法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纵然你打坐不是很认真,但只要保持简单的七支坐姿,心中也自然而然会产生静虑的效果,而这也正是七支座的价值所在。

 

若有人多年来采七支坐法,也一直想把打坐练好,但是腿就是无法久撑,尤其是膝盖,或也许是臀部的关系吧!您如何能超越这种障碍?是否不管多痛都要继续坐下去,或您有何建议?

 

答: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真的到目前为止还想不出什么好答案。也许这是亚洲人和西方人在忍耐力上的差异吧!或也许骨架的结构和身体上的循环组织有所不同也说不定,这个我无法回答。但也有可能在修行中,虔诚和信赖的程度不一样。例如,在西藏我还没听过有人抱怨盘腿而坐会痛或有什么困难的。是的,人用双盘打坐不免都会有酸痛和不舒服的感觉,但由于藏人多很虔诚,认为:「这样的修行甚至让我变成残废或死掉也值得!」所以有这样的发心,他们情愿忍受一切痛苦,把一切该修的都修得很好。在西方,人很容易生病。打坐了几分钟后就说:「我的膝盖不舒服,屁股很痛。」因为是在西方,所以我无法把学生管得太严。在西方,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误解。学生有问题去找医生,医生告诉他不能盘腿而坐。如此一来,医生的指示和指导打坐的老师便形成对立。在背道而驰的情况下,学生与老师之间可能产生很遗憾的误会,最后甚至走上法庭。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我们对学生的管教便没那么严,一切随他们自己的意,在禅坐的姿势上也让他们采取任何自认比较舒服的方式。若认为盘腿很痛,那就不要用盘腿的方式,我让西方的学生有较多选择的自由,所以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东方有很多人盘腿或双盘而坐,他们的膝盖或臀部也会痛,但都忍了下来,反而西方人较不能忍受痛苦。

 

仁波切,可否请您说说每个阶段的灌顶与我们的脉轮组织有何关连?若您以后也会谈到,则请原谅我问这个问题;若否,则是否可请您现在就多谈一些?

 

答:我们来说身灌和意灌。在接受意灌时,很明显的我们会要求学子将心住于自然清净无染的佛性中。能做到何种程度则完全依个人的禅定功夫而定。我们由很多经典与开示中知道,每一位众生都本来具足佛性。在接受意灌时,我们要了解这点而将心安住。有念头上来时,我们要马上警觉并了知一切念头的本质就是阿赖耶智。以此对阿赖耶智和对清净无垢的佛性的认知,我们住于定中,不受任何外境或杂念的干扰牵动。

 

在更高的密法中,我们还有手印灌。手印灌又分三灌,也依个人的领悟程度而定。这三灌大多需要一些禅定上的领悟和功夫。没有禅定功夫去接受灌顶时,我们便无法领受到一些我们将要讨论到的东西。第一灌是在灌顶过程中,我们要将心安住于无所依缘的法界本质中。藉着上师的灌顶加持力,以及依我们所能住于无缘法界不受念头干扰的程度,而领受到无尽大乐。

 

第二灌也是必须经由行者的禅定功夫始能领受到的。我们先观拙火(脐下红明点的暖热上升),再观它溶化顶部的白明点,化成滴露下降,使我们马上感觉到悟力增上。除了焚毁一切烦恼外,我们还会感受到其他种种的加持。然后再藉由禅定,我们将心安住,不执这些加持与悟证。

 

领受第三灌时,我们要将金刚上师观想为灌顶本尊,与母尊双运,同时我们也要依不同的灌顶观自身为此本尊。因此在本尊灌顶中若观自身为父尊的话,则上师也必然为父尊,与母尊双运。然后再观由此母尊化现另一母尊与我们自观的父尊溶合为一,产生大乐。在感受到大乐的那一刹那,再导引它直冲顶轮。在有些灌顶中,我们要观自己为佛母(即灌顶本尊),再观与上师双运的佛父化现另一父尊,与我们自身溶合为一,产生大乐,乐感直上顶轮。这是大手印灌的三灌。

 

对于「无止境」,我有一点迷惑。在您谈到平等性智时,您曾提到这点。然后再说到成所作智时,我不知它是否亦是无止境的。

 

答:平等性智与大圆镜智有关。大圆境智代表行者对于每一个众生的感觉和需要都非常清楚了然,就像自己映入镜中一般。除此外,行者并希望毫无分别的去度化利益一切具不同需要、不同根器的众生。就像一面镜子,任何站在其面前之人,不论好坏,均能平等无差的映入。这就是平等性智。

 

明年我们准备来接受玛尔巴的灌顶,但我相信可能要先具备某些条件。何时仁波切要我们真正开始采七支坐法?

 

答:除了修宝瓶气外,从以前教「止」修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期望大家都能一直维持七支坐姿。若您还未做,就请从今天开始培养这个习惯吧!

 

在修这个法时,仁波切的手肘是固定的吗?关于第四法的第四步,当我们像箭射出去一般呼气时,有些瑜珈功法说这时身体会有一种发热或清凉的感觉。若我们修到有成就时,指尖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另外,在体温方面,下面这里会不会有所感觉?

 

答:关于手肘,也许我真正使用的字眼在透过翻译时有点误差。我是说「伸展」或「伸直」手臂,但基本上,手臂要直,却并非僵硬。第二点,我们不要去感受什么呼气、吸气的感觉,有一些瑜珈术是专练这种感觉的。既然我们的修行就是要消除任何盼惧的话,就忘掉那种期待和恐惧的心理吧!不要希望有什么感觉。若它要来就让它来,若不来,也不要期待什么。期待本身会妨害我们开悟。若你一直期待什么,或注意会有什么感觉发生的话,这样会阻碍你的进步的。

 

一九八九年七月七日早上

 


藏传佛教:37 七支坐法(庄严狮座) ▏38 宝瓶气《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5 气的禅修 ▏36 问答录(5)《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2 肉身的坏灭 ▏33 气的功能与其得失利益 ▏34 藏药与气脉理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1气与元素的关系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0 问答录(4)《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7 右脉之支脉|28 五隐脉|29 五气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5 三十七脉 前言 26 左脉之支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4 问答录(3)《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2 脉轮即本尊坛城  23 左右二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3-21 脉轮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2 问答录(2)《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0 五支分气 11 五蕴与五大的本质《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7 肉身的形成 8 气脉与气的形成 9 五根本气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问答录(1)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 我执与烦恼 5 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 菩提心与佛性  2 空性  3 自心本性《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前言  中译者序《甚深内义》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