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为有生命力的人,孩子只需要两样东西

2018-02-20 郭子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寒假即将结束,你有没有感到一丝紧张或焦虑?这个寒假孩子又这样荒废了,没有利用好寒假,来个弯道超车。

寒暑假几乎快变成了集中发力的课外班主战区,假期里,孩子能畅快玩耍的时间少得可怜。

杭州读书会的郭子辰,在年会上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有关“玩”的演讲,在她看来,要成为有生命力的人,孩子其实只需要两样东西——安全感和自由玩耍。

我们应该像重视孩子学习一样,重视孩子的自由玩耍。毕竟,这才是童年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童年最珍贵的宝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44zwh5dq&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童书妈妈年度精华分享大会精彩视频,由一刻talks拍摄并剪辑


给“我”自由玩耍空间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但如今,那份自由自在的快乐似乎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儿童幸福度”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荷兰孩子是全世界最快乐的小孩。

 

荷兰小孩为什么会最快乐?在《荷兰育儿法》书中,讲述了荷兰小孩幸福快乐背后的许多秘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字——玩,如果要加一个定语——就是自由地玩。



玩什么,怎么玩,都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而不是由大人决定的。相比结果,孩子们更看重玩的过程。


相比成人安排的活动,孩子们的玩耍充满着想象力和创造力。荷兰孩子享有这份自由的成长空间,他们可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自由玩耍。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或长或短地享受过那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那份记忆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有一个瞬间,我突然被唤起了那份记忆。


那是去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一个人在杭州中天竺法净寺外散步,我突然看到这棵长着红果果的树,我一下子就记起来:我小时跟小伙伴们一起在野地里探险和奔跑的日子。当我摘下那颗红果果,放入嘴里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记起了那个味道,尽管已经相隔了20年。



原来,童年时自由自在玩耍的时光,如同味蕾的记忆一般,一直停留在我心里,给我滋养。


但长大后,我似乎再也没有尝到过这种味道。我们被大人教导着“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在那些大人的眼中,似乎玩就是在浪费时间。

 

玩真的是在浪费时间吗?


我们常听大人说“小孩子家家就知道玩,玩能学会啥?”但转念一想,为什么小孩子天生就知道玩,就会玩,就喜欢玩呢?


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透过自由玩耍,孩子在感知和探索这个世界。这是孩子怀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所收获那份惊奇和喜悦,又会吸引着他们不断去尝试。

 

透过自由玩耍,孩子学会跟小伙伴相处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友谊。会玩的孩子,往往有着不错的社交能力。

 

透过自由玩耍,孩子还建立规则意识,懂得合作,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边界。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甚至需要动态地调整规则,从而让每个伙伴都能够公平且快乐地参与其中。



玩什么,怎么玩

由孩子自己决定

 

玩耍本应该是属于孩子们的自由空间,是不应该由大人设计和安排的,我们要做只是提供一个开放的、相对安全的环境;

玩什么、怎么玩,都应该是由孩子们自己来决定的;这是孩子们自主、自发的活动,他们会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透过玩耍,孩子们自由地发挥着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玩耍过程中,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收获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更为重要的是,玩耍是孩子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为“我”——那个独一无二的“我”的成长,留出更多的可能性。


马云去年说了一句话:“不让孩子玩,他们30年后将找不到工作。”我想说的是,他们或许能找到工作,但他们可能很难找到自己。


发现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热情,这才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关键所在。而孩子们依照着自己的意愿,开展自由的玩耍。


透过这份自由成长的空间,才能让内在真实的自己得以浮现。孩子们需要这份“留白”的空间,去真正跟自己相遇和对话。



自由玩耍的空间都去哪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敢让孩子玩?孩子们似乎也越来越不会玩了,孩子的玩耍空间都去哪了?

 

如今,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往往一个孩子会有很多大人围着他转。孩子的需要似乎无时无刻都在被我们关注着。当孩子觉得无聊了,我们会想各种办法哄孩子开心。


孩子的生活中,充斥着成人的意图和安排。从成人精心设计的玩具,到所谓的游戏活动,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如同压缩饼干里的空气,几乎都被挤占了。


除了大人们的围绕,还有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以及似乎没有尽头的作业和考试。我们无形中用“爱和保护”的名义,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的空间;我们以“教育和学习”的名义,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的空间。


如今,我们举全家之力,把诸多资源、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的学业上,似乎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但在这份巨大的投入背后,我们追逐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以为“顶尖的成绩或履历,就等于顶尖的学校”就等于成功和幸福。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牺牲了当下的幸福,真的能够换来未来的幸福吗?

 

我仍记得自己在那些“压力大、睡眠少、作业多、玩不了”的日子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拿到班主任的准假条,这样我可以溜出学校。我仍能清楚地记得自己跨出校门那一刻,那种能够畅快呼吸的自由,简直如同“大鱼跳进水塘,内心洒满阳光”。


我高中毕业已经十年了,这种教育模式似乎仍然没有改变。如果有改变,那就是变得似乎更令人喘不过气了。


如今,被诊断为多动症等注意力缺陷,以及抑郁症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不堪重负的孩子,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我们难道不可以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多一份自由玩耍的空间吗?


 


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孩子有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节奏,我们要做的不是抢跑,而是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做好每个阶段该做的事。


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他如同一颗埋藏在土壤中的、具足一切的种子,经历40周的孕育,等待破壳而出。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早产,期待他在妈妈的肚子里获得足够的滋养。

 

孩子出生后,孩子需要母亲的怀抱,也需要有空间去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努力克服地心引力,去试着抬头、翻身、然后会坐、会爬、会跌跌撞撞地行走。他如同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呈现着那股向上生长的力量。

 

到了2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开始学会说一个字“我”,这个仅指代独一无二自己的我。


随后,到他换牙前,他似乎拥有者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吸收和模仿着自己周围的环境,并依照着自己的意愿去玩耍。


这跟大人拿着一张卡片对孩子说:“宝宝看,这是红色,这是红色的苹果。”孩子的感受和体验是截然不同。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就越需要体验真实的事物和生活。


他会画出千奇百态的小怪物,会乐此不疲地玩着各种扮演游戏,他奔跑、跳跃,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去认识着世界,也认识着自己。他应该去充分享受这份自由玩耍的乐趣,而不是去识字,去背乘法口诀。


 

等孩子开始换牙,也大致是他上小学的年龄。他圆滚滚的身子,不知不觉变得修长,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


他做事情开始逐渐具有计划性,开始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但他仍需要基于具体的情景来学习,而不是面对着大量抽象的文字和符号。

 

然后,孩子进入青春期,升入了中学,这颗小树苗更加枝叶茂盛了。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大脑的海马体才发育成熟,这意味着长时间记忆功能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此之前,让孩子进行大量记忆性学习和抽象的逻辑推理,都是不恰当的。

 

最后,孩子不知不觉长大了、成熟了,他开始独立生活,并组建自己的家庭。这时才是判断一个孩子教育是否成功的时候。


 

有两样东西构成了幸福童年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在一个讲求速度和竞争,充斥着焦虑的环境里,我们真的很难去静待花开。


的确,我们一直在面临着各种焦虑。无论是我们自己的状态,还是孩子的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可能引发我们各式各样的焦虑。


但在这看似封闭的循环里,我们唯一能够调整的是我们自己的状态,可能是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或是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


因为我们的状态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个内心充满喜悦和幸福感的成人,才能带给孩子以安全感,也才能真正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我们不仅需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也需要为我们自己留出一份空间。在这份空间里,我们有机会与更多的可能性相遇,也与更多的美好和幸福相遇。这也是我在童书妈妈读书会这份空间里收获到的。

 

瑞典著名的儿童作家林格伦曾说:


有两样东西构成了我的幸福童年:安全感跟自由。安全感来自我父母亲彼此相爱……在原野里自由快乐的奔跑,这快乐的童年是我一生生命力的源泉。


孩子需要家长充满安全感的陪伴,也需要一份自由成长的空间。这张照片是我2013年在贵州山区支教时拍下的,我总能看到那里的孩子们在一起自由地玩耍,但他们大多缺少父母稳定的陪伴。



而城市里的孩子,则通常缺少这样一份自由玩耍的空间。也许当乡村里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都享有这份安全和自由时,我们国家的孩子就会像荷兰小孩那样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郭子辰,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在幼儿园带过小朋友,也在大学当过老师,喜欢探索孩子成长的秘密,译有《荷兰育儿法:养育全球最快乐小孩的秘密》(即将上市)。生活辗转三城,但始终是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童书妈妈读书会的老书友。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会员文章精选

2018年会分享《选择力:如何培养有选择力的孩子》

孩子没主见还不是因为你们管得多?如何培养有选择力的孩子

2018年会分享《发现优势,发现幸福》

清华妈妈的技术贴:发现天赋培养优势不能只靠follow your heart!

2018年会分享《被低估的亲子朗读》

亲子朗读让我们爱读书也更亲密:晓华和Emma的超级脱口秀

2018年会分享《反脆弱》

斜杠青年的育儿经: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2018年会分享《如何通过吵架让彼此成长》

情人节我们来聊一聊:如何通过吵架让彼此成长


阅读《罗恩老师教育奇迹》

矮化儿童大法

阅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你是在焦虑孩子的下个星期,还是在规划20年后?

如果可汗学院开设实体学校,你会让孩子去吗?

阅读《爱的教育》

防弹衣讲述爱的教育视频,你会爆笑也会掉泪

阅读《孩子:挑战》

《孩子:挑战》童书妈妈读书分会享会

阅读《教养的迷思》

美国心理学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不了多大作用

阅读《夏山学校》

你是选择让孩子出人头地做精英阶层,还是幸福而平凡地生活?这就是夏山和伊顿的区别

一位清华优等毕业生的反思:我们终将走上自我教育之路

《夏山学校》读书会实录: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行得通的

阅读《自然法则》

三年前,一个焦虑的妈妈给孩子停掉了所有的课外班

阅读《富兰克林传》

一亩三分地小日子守不住,孩子必须要有大格局

学习,如何才能化境 

阅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大秘密》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但它的好与竞争无关

阅读《亲密关系》

像爱孩子那样爱伴侣

阅读《为未来而学,为未知而教》

一只猫教授的24门学科

阅读《朗读手册》

美丽女主播教授读故事的秘密

阅读《坚毅》

为什么我能坚持四年写两百多万字,却无法坚持减肥?

阅读《大学之路》

吴军的这本书,能唤醒中国亿万家长吗?

《大学之路》告诉我们:美国名校的六个“潜规则”


会员专栏


女神王晓琳心理学专栏  王美女的名言是:我提倡的每个做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跟孩子聊天比上早教班有用多了

童年很惨的孩子,也可以拥有牛逼的人生

父母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你敢让孩子填这份童年负面经历问卷吗?

 

艾米园长阅读专栏  艾米园长创办了一个热爱阅读的幼儿园:每个孩子每天要听五个以上的故事,孩子们入学的礼物是书,得到的奖励是书,家长会的纪念品也是书。艾米园长发现,有一些绘本,总是以“破书”的形象出现,那是因为小朋友太喜欢太喜欢太喜欢,翻了太多次太多次的缘故。艾米园长把这些小朋友百看不厌的“破书”收集起来,一本一本写给大家。订阅童书妈妈,每周看艾米园长的翻破专栏。

两本翻破级格林童话

不是每个打着缓解入园焦虑的绘本,都能帮助孩子,有效方法看这里

有一本克服恐惧心理的绘本,都被孩子们翻破了!

大米老师青少年成长专栏  文学硕士,曾为杂志撰稿人及摄影师;初三男生的妈妈,也是应试教育观察者,深切经历过从心灵封闭到开放的过程;长期关注心理学与教育学,多年来一直探索青少年结伴成长的模式。

一个没有叛逆期的小孩,是调戏出来的

两个月读书会:从被开除学生到满分青年


▼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春节期间,美出境界的《孩子气认知挂图礼盒》和好玩的《给孩子的中国美术简史》网络课正在童书妈妈市集热销,目前各地均不受物流影响,可以正常发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